【書法瑣談】秦筆與秦隸

陳俊光/文 |2010.05.20
738觀看次
字級

關於秦‧蒙恬製筆之說,最早見於晉代的張華《博物志》:「蒙恬造筆」。同時期的崔豹,也在《古今注》記錄:「牛享問曰:『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

蒙恬應是改良毛筆,由近代出土的毛筆可得知。秦時已將原來圍在筆桿四周的筆毛改製為插入杆腔內,這一改型,與現代毛筆製法相吻合,這就是「秦筆」專稱的由來。

一九七五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內,出土三枝毛筆,筆桿皆為竹質,上端削尖,下端略粗並鏤空而成筆腔,用以插入筆毛。出土時,筆桿全部插入竹管製的筆套裡,而睡虎地〈雲夢秦簡〉,書寫年代經考證為西元前二二七年,正值蒙恬(?—前二一○年)活動時期。

以〈雲夢秦簡〉隸書墨跡分析(如左圖),字體結構即是「秦隸」,此時沒有波磔的筆畫,處於篆隸之間,僅是脫離秦篆瘦長的字形,改以方正形體呈現,也就是改變小篆的縱勢為橫勢,可清楚看見篆隸演變的雛型。通篇文字規整,線條厚實平均,書寫從容不迫,墨色濃黑。起筆與收筆皆以圓筆表現,擬似藏鋒。

秦國對周朝王室的許多制度仍維持著,例如井田制度與文字。雖然戰國各諸侯早已轉型,秦國仍保持傳統。但文字則區分官方與民間兩者並行,官方以李斯等頒布秦小篆為主,民間書寫以通行的「秦隸」為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