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馬偕醫院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前研究員周正仁費時六年研究,在實驗室萃取出去毒性的牛樟芝活性化合物「馬偕一號」,體外細胞實驗證實,可抑制臨床上難治的胰臟癌細胞與骨髓性白血病細胞,目前正申請台灣及美國的專利,預計兩年內完成動物實驗,未來可望開發成新穎的抗癌藥物。
這項研究首先由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在實驗室內以單一菌種培育出所需的牛樟芝,再由周正仁透過複雜的分離萃取技術,取得活性化合物交由馬偕醫院評估,被命名為「馬偕一號」進行體外細胞實驗,結果發現以低劑量的「馬偕一號」,三天後對於胰臟癌以及白血病細胞,有細胞凋亡或壞死的效果,成果已獲刊在國際《活體外毒理學》期刊。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胰臟癌目前缺乏較好的治療藥物,若無法接受手術切除癌細胞者,五年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七,由於牛樟芝的活性被視為對消化系統有保健功效,因此研究團隊以胰臟癌為研究目標,萃取出的「馬偕一號」果然造成癌細胞凋亡。
至於高居小兒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的白血病,雖有不少治療法,但是復發率仍高,實驗發現「馬偕一號」能誘發癌細胞出現內外分裂不完全的分裂風暴,導致細胞快速壞死。
更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實驗分析「馬偕一號」即使作用在正常細胞,並不會產生如癌細胞般的凋亡反應,陳裕仁指出,目前雖不清楚篩選的標的為何,但是可見此化合物有潛力成為未來的標靶藥物。
然而研究團隊也同聲呼籲,這項學術意義都是實驗室結果,尚未正式應用在活體上,而且取出活性化合物的方式,也與坊間直接烹煮或宣稱的牛樟芝萃取物不同,民眾可別誤認食用牛樟芝就能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