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韻,妳一定很心疼,一個這麼小的女孩…」
「對啊,不但要同時面對媽媽的死亡,所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外,又要傷腦筋處理自己身體隱私部位,難以啟齒的傷口疼痛…」
「…」
「而且,還差點找不到人可以幫忙。」
「不過還好,小英還有妳們這些,願意傾聽的護士姊姊們,隨時可以依靠,感謝老天爺啊。」我讚美小韻。
「只是,同時面臨失落的家人之間,似乎有種詭異的逃避和氛圍,就像小英不想跟她的親姊姊求救,真讓人傷感…」
「唉,每次看到因為父母親早逝,留下的子女,卻因為年紀小,不懂得互相照應,反而一如往常的鬧脾氣,總是讓人心疼又無奈。」
「因為她們不知道,她們的父母親,早已經不能像以往一樣,在她們身邊呵護她們了…」
「看到這種,已經無法再享受到,在父母面前,可以『任性撒嬌』的小孩子處境,真的讓人不勝唏噓。」
「周醫師,你以前也看過這種情形嗎?」
「還蠻常看到的,唉,傷腦筋。」
「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們呢?」
「其實,假如整個醫療制度,不論經費與人力都足夠的話,我覺得每當有年輕父母親過世後,留下來的幼小遺族,一定需要被定期、長期的追蹤與輔導。」
「但假如事與願違,醫療制度無法提供足夠的經費跟人力呢?」
「我想醫療制度,永遠都無法提供足夠的經費跟人力吧。」
「那-,還有救嗎?」
「當然有,相逢自是有緣,只要有多一些,像妳這麼用心的小菩薩,適時的給予病人、家屬提醒與協調,就能幫這些小朋友們,得到及時的關心與協助了呀。」(完)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