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年輕媽媽,原本有著模特兒身材,但連生兩胎後,體重直線飆升,怎麼也瘦不下來。經署立雙和醫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淑人,每周針灸三次,不到三個月減去十一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降到二十左右。
張淑人指出,就中醫理論而言,肥胖症的成因不外乎溼、痰、水、淤,這是因肺、脾及腎等器官功能失調,水溼的運輸功能失調,新陳代謝變差,人就容易變胖。
她說,針灸可促進血清胺酸、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分泌,刺激下視丘飽食中樞來降低食慾,或是增加膽囊收縮素,減少胃酸分泌,調節腸胃蠕動,降低食慾。此外,針灸還會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升高正腎上腺素的濃度,使基礎代謝率升高而降低體重。
若屬局部肥胖的人,可對症下針來局部瘦身。針顴顟穴、頰車穴,可讓臉部變小一點;針中脘穴、天樞穴,可改善「中廣」身材;針帶脈穴、腎俞穴,有瘦腰效果;針環跳穴、承扶穴,可以瘦臀;至於針血海穴及風巿穴,則可把大腿多餘的贅肉去除。
但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提醒,想透過針灸減重的人,針灸治療的同時,也要配合清淡飲食及適度運動,否則容易復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