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企業課稅 專款用於教育

李祖翔 |2010.05.16
537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召集人簡淑慧指出,高學貸現象是高學費引起的,但是貸款不該是解決普遍貧窮問題的方式,一年有八十萬人次高中以上學生辦理就學貸款,已占所有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畢業後,一年須償還的學貸,利率可比房貸,就算償還時間夠長,倘若待業或銀行未妥善告知還款等延遲繳付的情形發生,則他們和法定保證人都要背上「債信不良」的負面標籤,由此可見學貸問題不少。

在行動聯盟裡,許多成員都背負了龐大的經濟壓力,畢業前擔憂找不到工作,畢業後生涯規畫普遍也傾向:「不婚不生、不能置產。」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至少五年才能還清負債,簡淑慧還舉「22k實習計畫」延伸的弊病為例,先不問計畫本身立意良善,但現在企業將兩萬二的薪資當作社會新鮮人就業的標準,就貸者如果在台北等高消費地區工作,五年內還清負債幾乎不可能。

簡淑慧表示,在她接觸的學生裡,之前有人因為學費太高而棄學去工作,現在卻有因學貸太高,顧慮出社會後償還的可能性,而選擇先休學去工讀的。學校不再是討論知識的地方,成了煩惱怎麼還錢的場域。

過去教育部承認台灣處於學貸高峰,時至今日高峰期卻仍未度過。簡淑慧認為,解決高學費的妥善方法絕對不是用學貸,而既然學校培養人才,終歸用於社會企業,政府應該課徵企業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如果僅以提高教育預算作為因應之道,那就意味稅賦還要再增加,但是社會新鮮人待業的多、起薪又少、負債如此高,難道還得面對重稅?簡直就是永無止境的惡循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