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誰說穿上防護衣就一定會變得笨手笨腳、全身悶熱難耐?在教育部昨天舉行的技專校院精密機械技術研發成果發表會上,崑山科技大學發表的最新研發成果,不但讓防護衣體積變得更加輕盈,還設有動力風扇幫助空氣流通,不只防毒效果一級棒,也讓使用者不再「汗如雨下」。
崑山科大機械工程所教授林水木表示,三年前的SARS疫情讓台灣民眾人心惶惶,一夕間也讓防疫口罩、防護衣變得炙手可熱。有鑑於當時防護設備的供不應求,因而有了自己動手研發的想法,經過兩年多的實驗研究,終於成功研發出「動力防護衣」。除了可防止病毒穿透外,還具有過濾空氣、可長時間使用、透氣輕薄、成本降低等特點;目前已與廠商合作,進入量產階段,未來將可應用在醫療防疫或是消防隊捕蜂衣。
發表會上,共展出十一校、十四項產學合作的研發成果,內容涵蓋智慧型手機技術、高畫素數位相機之光學鏡片技術、精密醫療器材技術、養殖業技術等多種研究成果。現場除展示動力防護衣外,還包括遠東技術學院發表的「微精密模具開發」、勤益技術學院的「光學元件與光學模具」成果。
教育部技職司表示,希望透過這場發表會,為國內的技專校院與民間企業搭起產學合作的平台,讓研發團隊的研究成果可以成為實用的產品,帶動學術與產業領域的交流、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