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阿桑的典範

 |2010.05.06
1862觀看次
字級

台灣近日最火紅的人物是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台東賣菜阿桑陳樹菊。她的火紅是有道理的,她單純、儉樸自持、樂於助人而不求回報的人格特質,讓人覺得熟悉而又親切。這正是台灣婦女的特質,自己吃點苦沒關係,將溫暖給那些需要的人,在以往是普遍存在的。曾幾何時,這樣的人格特質在台灣社會卻成為難能可貴的了。

李安導演在時代雜誌的介紹文中描述陳樹菊,六十一歲的她儘管以賣菜維生,但是二、三十年來靠著賣菜所得,自己省吃儉用,把多餘的錢捐基金會、育幼院、興建圖書館、還認養小孩,共捐了一千多萬元。她說:「錢,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因為這樣的樂善好施,上個月的亞洲《富比士》還將她選為亞洲慈善英雄,在四十八位獲選人中,她因為沒沒無聞而顯得特殊。

陳樹菊從小家境貧困,她每天清晨四點起來賣菜,到晚上九點才收攤;這一賣就賣了半個世紀,辛苦養活六個弟弟妹妹,自己也沒結婚。因為助人之後,自覺找到了「說不出來的快樂」,就這樣樂善好施了半輩子。獲選為時代百大人物時,還驚訝的問「什麼時代?又擱發生什麼代誌啦?」

除了單純之外,她也不覺得自己的捐獻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李安寫她一夕成名後並沒有陶醉在名氣中,她表示:「這沒什麼好說的,我又不是在參加什麼比賽,我沒有真的捐很多啦!」雖然做了很多,總認為自己做的沒什麼,不值得如此張揚。她本來並不打算去領獎的,因為馬總統的力勸,這是「為台灣爭光」的事,她才首肯成行。

初出國門雖有著難掩興奮的形色,但是謙卑自持的風格不時流露;到紐約她先去逛菜市場,拜訪「同行」,看看當地菜市場的特色。在記者詢問下,道出了她幾十年來吃素,且每天很忙,只吃一兩餐,賣菜賺到的錢大都捐出去了。她說

:「積德不積財」、「我的利息就是看到小朋友的快樂!」

陳樹菊其實就是台灣阿桑的典型,阿桑是從日語轉來的,在民間,通常稱年長的婦女叫阿桑;在傳統市場中,隨處可以聽到「阿桑長、阿桑短」的聲音。台灣傳統婦女有堅強的意志和堅忍的性格,自己吃點小苦沒關係,只要周遭的人過得好就好。阿桑還喜歡管閒事,只要那個人、那個家庭有困難,她一定捲起袖子來先做再說。

今日這樣的「阿桑精神」已經愈來愈少見了,尤其在都會中。在農村社會逐漸式微下,純樸的農村生活習慣也逐漸褪色,濃厚的人情和人際關係也漸漸淡薄所致吧!「阿桑精神」不見之後,像陳樹菊這樣的人就稀有難得了,難怪連《富比士》、《時代雜誌》等國際知名的雜誌都會注意到她。

陳樹菊其實就是我們家隔壁的阿桑,她說她沒做什麼,「只是捨得和捨不得而已」。如果大家都能像她一樣,把關心自己的心多分一點給別人,關心一下那些急需要幫助的人,阿桑精神就在社區鄰里之間復活了。阿桑精神是台灣之光,希望這樣的光芒,能夠繼續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綻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