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本經】王伯蓮、盧恆祥 牽手當義工

郭書宏 |2010.05.05
5405觀看次
字級

「阿嬤!這是這個月的米,身體都還好?」初春的恆春仍帶有陣陣涼意,但是王伯蓮的叫門聲,讓住在鐵皮屋裡的阿嬤頓時感到暖和起來。每逢月初,擔任慈善義工的王伯蓮,總會偕同夫婿盧恆祥,為貧困無依的阿公、阿嬤專程奉上民生用品。

曾擔任鎮所里幹事的王伯蓮,多年來為當地鎮民處理及協調大小事務,所以來到恆春鎮,如果問起王伯蓮,她古道熱腸的「雞婆」個性,總讓人印象深刻。

王伯蓮夫婦開始投入義工服務,起因於一次清潔工作,王伯蓮說「記得那天看到身穿整齊制服的義工,有條不紊的清潔會場,廁所打掃完還要灑香水……我就說:鎮公所有史以來,從沒那麼乾淨過!」

那晚,回到家裡的王伯蓮心想:「有這樣用心付出卻無所求的團體嗎?」她轉身問先生:「我們也來服務人群好不好?」就此投入社區義工服務,一晃十五年,前年還成立了環保站,主要回收墾丁遊客留下的寶特瓶與鐵鋁罐。

王伯蓮的先生盧恆祥,與她同樣是恆春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對這片土地有濃厚的情感,平日從事農業機械維修工作,環保站裡有什麼東西需要維修,有一雙巧手的他,就每回理所當然負起這個任務。



結婚超過三十年,王伯蓮說,每當義工人手不足時,先生總會體恤她,適時跳出來補位,成為她的最佳後盾,讓她無後顧之憂投入義工行列。

「擔任全職義工,不只需要另一半的體諒,與其他的家人也得經歷磨合期……」王伯蓮說,恆春半島地形狹長,因此進行個案訪視十分耗時,她時常煮完三餐後匆匆出門,加上若有急難事件,一通電話,又得趕到事故現場處理。

「妳當人家的妻子、孩子的母親,整天往外跑,簡直『比總統還忙』!」王伯蓮的婆婆終於忍不住抱怨。為化解不必要的誤會,王伯蓮懇請婆婆隨她到山區探視貧困家庭,見到與自己年紀相仿老人家的不幸,也明白義工服務的內容,婆婆有時看媳婦王伯蓮難得悠閒在家,還會「督促」她趕緊外出當義工哩!

義工服務也讓家庭氣氛出現變化。盧恆祥說,以前對小孩子總是傾向打罵教育,自從擔任義工後,心想:「對素不相識的人,甚至是態度不佳的個案,都能和顏悅色溝通,更何況是血肉至親呢?」

面對當時正值青少年的兩個兒子,盧恆祥與王伯蓮收起昔日的「大小聲」,開始用關心取代責備,試圖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最立即的改變是,兒子願意主動溝通,家中出現笑聲的頻率也日益增加。

在幅員遼闊的落山風故鄉,仍存在許多亟待關懷、陪伴的人們,王伯蓮發願要建立更緊密的「美善連絡網」,號召更多有志一同的民眾付出,「義工不只是招募社區民眾,眼見兒子已成家立業,期待透過更多的感動與分享,帶動全家為人群付出!」

「人的心地就像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王伯蓮說,義工服務最好是以「家」為單位,齊心為苦難眾生開啟「好」的起點,進而啟動「善」的循環,她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義工行列,讓擁有好風情的恆春半島,經營出一片好人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