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三號靠近基隆路段驚傳山崩意外,由於有路經車輛遭掩埋,疑有三輛車、四人仍在土堆中,此一從未發生過的國道走山事件震驚各界。最近基隆地區並未發生地震或豪大雨,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走山意外,深值追究。
經過專家連日來的現場探勘,發現潛在因素可能是順向坡,此段山坡不夠高,無法開挖隧道,為抵抗下滑的力量,就必須做岩錨、擋土牆和排水溝等工程。這次的意外可能是岩錨受損,拉力不足,才發生大規模的走山。當然它的誘因是地震或大雨造成土質鬆動所致。
不論這起災難是否為地震或大雨直接造成,推究其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施工品質。本來在施工過程的設計階段,就應該考慮到地震、水患等可能的危險,如果這些因素都沒有做過周詳的考量,這就是施工品質有問題。目前岩錨遭到破壞的程度如何還不知道,必須要挖出來檢視後才能確知。
如果岩錨會遭到鏽蝕,而且嚴重影響工程品質,工程界就應該考慮以不會鏽蝕的材質來做岩錨,而不要貪圖便宜或偷工減料,存僥倖之心最後還是會遭殃。九二一大震被震倒的林肯大郡,就是因為錨頭出問題,裡面全都生鏽,碰到地震自然塌毀。
國工局則認為,該路段岩錨的高度和深度是經過地層探勘後合理設計的,初步並沒有發現有人為的疏失,現場岩錨有些是整根跟著土石滑落,國工局研判山崩是因為走山力道超過岩錨防護力所致。然而這和坡腳穩定、邊坡保護和區域排水等相關工程都息息相關,可能是所有工程施作沒有完全配合做好。
不管問題出在那裡,但還有多少的大型工程是否會像國道三號一樣隨時有崩塌的危險;據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初步調查,光是汐止系統交流道到基隆,就有十二處崩塌風險較高的高潛勢區。基隆汐止間有九個路段是在順向坡開鑿,所有國道的岩錨設計和施工都一樣,也就是說這一帶都有山崩的危險。
據地質所初步估算,國道三號北部路段從土城到基隆約有二十處的高潛勢區。據高速公路局的清查,針對這次走山路段,高公局天天都派員進行巡查。二月一日才剛完成重點巡查,並未發現異狀。這種說法一聽就知道所謂的例行性巡查只不過是走走看看而已,怎麼可能把土質挖開去檢視岩錨呢?這樣的巡察不可能查出任何問題,不過是虛應故事而已。
國道三號發生順向坡走山意外,其他的道路也會有類似的問題發生。國道一號也有許多路段兩旁都是山,有多少道路工程是順向坡施工的,其安全度如何,有關單位都應該公布讓民眾知道,有些民眾或許會避開這些危險路段。更重要的是,有關單位應該重新檢視所有順向坡道路的施工,確實掌握它們的安全係數,並隨時做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以避免造成類似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