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一本塵封已久的《英客字典》、一個竹縣湖口的美麗教堂,來自屏東的客家子弟徐敏超,跨越半個地球到義大利追尋神父滿思謙的故事。素未謀面,卻大費周章,因為,他深深感動。
七年前徐敏超擔任文化替代役男,自願到湖口老街,在籌備天主堂文化館開館之際,徐敏超尋獲滿思謙神父編撰的《英客字典》。
「這種繁雜的工作連客家人都不一定會做,竟出自一個外國人之手,而這字典甚至還包含四縣及海陸二種腔調!」不是天主教徒的徐敏超,對滿思謙神父為客家文化的付出感到敬佩,也為自己身為客家子弟感到汗顏。
濃濃的感動,讓徐敏超對這位未曾謀面且已去世多年的神父充滿興趣。為了探索過往,徐敏超在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下,飛往義大利,探尋滿思謙的故鄉。
徐敏超參觀了滿思謙神父的母校、拜訪另一位曾在湖口教堂服務的義籍神父華澄濤、尋訪了旅居義大利的客家人、也將客家文化介紹給當地,甚至,他見到了滿思謙神父的妹妹Vittorina修女。路途遙遠而陌生,卻得到滿滿的幫助,「這一切都是因為滿思謙!」
從二十四歲離開家鄉,滿思謙將人生大半輩子奉獻給中國、菲律賓和台灣,最後安眠於彰化靜山。雖然當年來不及和家人見最後一面,但徐敏超把Vittorina來不及和哥哥說的話錄成影片,帶回滿思謙墓前。
從義大利回來已五年多,徐敏超對此仍念念不忘,甚至覺得自己還有太多未完成的事。這幾年,他希望再到中國及菲律賓,走一遍滿思謙當年留下的足跡,延續未完成的尋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