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被吹壞的紙風車

郭士榛 |2010.04.18
1355觀看次
字級

要訪談文創專題,扳起手指算有那些表演藝術團體,經營模式已具有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四周的人異口同聲提醒:「可以訪問『紙風車劇團』」。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成笑呵呵說:「成立八年的紙風車,每個作品都一定要有好的創意和製作,帶給觀眾最好的舞台效果。」

表演形式變化 創立品牌

紙風車劇團由創團起,一直有兩個想法,一是永續經營,另一就是人才培養,任建成說:「人才留不住,再多的理想都無法發揮,因此劇團想長久經營,必需針對人才、品牌、行銷做整體整合思考,想清楚劇團主力的產品就是戲,因此做戲一定要由觀眾角度思考,要讓廣大市場可以接受,就要建立紙風車品牌的想法及實際的做法。」

為了能長期經營,紙風車有一內規,票房一定要百分百,因此作品的品質就要提升,並保持一定水準。任建成指出,劇團的基本原則是不能做壞任一齣戲,也就是說,一個劇團不論多會催票、組織動員、宣傳,但以創作和創意為主的導向是恆久不變的原則。戲要不斷的在表演形式上做變化,每次推出的作品都不一樣,所以「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演出舞台會呈現像偶戲、黑光劇、多媒體投影等等多元創新作品。

談起紙風車品牌,就會想到「巫婆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任建成指出,「巫婆系列」原只是紙風車五周年做精華版時,想以「巫婆」做串場,但「我是一個巫婆」角色太鮮明,小孩對他認同度很高,就在一定市場判定下,也是趁熱打鐵的心態,調整自己的策略腳步,建立這個品牌。甚至,近三年推動「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舞台上仍是以「我是一個巫婆」來開場,可見其多麼受到觀眾喜歡。

頓失經費 痛苦求生

一九九六開始,紙風車創作「十二生肖」系列,任建成說:「十二生肖創作過程中每齣戲都要和前一齣不一樣,大家視為是一種累積,所以十二生肖中有包含傳統音樂做的音樂劇《貓捉老鼠》、《武松打虎》,現代音樂做的歌舞劇《雞城故事》,白蛇傳用花燈,龍年演出哪吒鬧王宮用布袋戲,馬年大戲唐詰訶德用汽球做四頭龍,羊年做三國演義強調現場互動,猴年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其中做很多黑光戲、偶劇的實驗,不斷創造新的劇場語言和形式,這些突破慢慢建立紙風車品牌。」

任建成以自信的口氣說:「這些累積創造紙風車很好的票房,二○○四至二○○六年時,紙風車一年賣票整數將近十萬張,更重要是這些票房成績,是沒有文建會、國藝會的補助,完全靠紙風車自立自強後開出的果實。」

回憶起這段慘澹經營的歲月,任建成不自覺露出堅毅的神情,早年紙風車一直是文建會的扶植團隊,二○○二年紙風車在文建會的扶植團隊申請補助中被取消,評審理由是紙風車作品藝術性不夠,任建成激動表示,那年推出《白蛇傳》是紙風車和觀眾互動戲中觀眾反應最好的一齣,卻被表演藝術界批評藝術性不夠。

突然的晴天霹靂,讓紙風車一年原本固定有的一百或二百萬經費就沒有了,任建成痛苦想著,要演幾場戲才可補足這樣的經費?身為團長的他,開始從新思考紙風車的定位。當時除了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的支持外,吳靜吉博士也告訴他:「當遇到所有問題時都要正向思考」,評審的意見都要接受,因此日後的創作,很留意品質,持續累積的進步。

開源節流 努力打拼

紙風車沒錢了,任建成除了算計每筆錢要怎麼花外,也計畫如何開源節流,因此當文建會扶植團隊經費被停後,他上網搜尋所有政府標案,接下社會局做兒童性侵害宣導,編寫一套教小孩如何保護自己身體的戲,同時又結合台北縣社會局、新竹社教館、嘉義社會科到處接演出,這樣的巡迴就有二十多場。當時台北市政府做社區推廣,任建成將紙風車人員分成二組做社區和教學,包括社區、幼稚園、各級學校都去宣傳。

接下來的幾年,紙風車為生存,年度演出必需由正常六、七十場,狠拚爆演到一二○場,連幼稚園畢業、新光三越周年慶等等,所有活動邀約都接受、都做。任建成表示,紙風車最辛苦時,也沒有朝商業方式經營,仍專心於劇場,紙風車在意的是演出創作和創意的品質,讓孩子在任何場地都可看到精緻作品。

降低成本、擴大市場面、鼓勵團隊創作、永續經營,循著表演團隊一個正向發展的方向,這些是紙風車八年來經營方向,任建成指出,文創是由政府政策主導,他以自身創痛經驗指出,團隊不能一直依賴政府,政府的協助可以幫助劇團快速成長,當政府想要兼容並蓄時,很難協助每個團體,劇團應先重視作品內涵和觀眾經營,唯有自力自強才能為自己創造機會,也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