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情,世間多少男女,想要付出卻不知如何付出是恰到好處,但是若不試著發展更深刻的關係,人如何知道恰到好處的分寸在哪裡。
三十出頭,談過幾次轟轟烈烈的戀愛,事業很成功的J,始終不能走上紅毯,對象不只是一般的條件好,用情也不可謂不深,奈何J總是不知不覺,就陷入「迴避發展一段深刻關係」的迷思中,走不出來。
近年來,嬰兒潮這一代的父母,會對未婚子女的婚事愈來愈抓狂,不只是因為年輕一代愈來愈多情願在家做「剩男剩女」,更是因為許多X 、Y世代,明明有伴侶並且行同居之實,卻拒不成婚,也不生育,置雙親奉傳宗接代為人生神聖任務的信念若無物。
現在年輕一代對未來的顧忌,的確比上一代要來得「深謀遠慮」。要成家免不了談購屋,於是怕當房奴、怕萬一失業繳不出貸款、怕被迫充當另一半的借貸保人萬一牽連受累、怕供不起養兒育女的教育費用,又恐加班無時間照顧兒女、付不出保母費;還有怕公婆、姑嫂、丈母娘難伺候,萬一配偶劈腿家暴,離婚不成反受盡法律折騰;乃至於二O一二年地球大劫在即,都成了在紅毯前躊躇再三的顧慮。
過去,結婚是人生「必修」課,嬰兒潮那一代結完婚才一頭掉入諸般磨鍊,新一代試圖繞過這些困難的處境,把結婚當成「選修」課,選修之前還要「試選」,以便還來得及「退修」。於是「試婚」代替「同居」兩字的不堪,變成新新人類熱戀後的下一階段。
「試婚」和「同居」究竟有何不同,每一對甚至於每位當事人的詮釋都不一樣。「試婚」有比正式結婚來得不冒險、不受傷嗎?也很難說。有一派說法是法律對離婚設了不少障礙,卻對結婚大開方便之門。但是熱戀中的男女往往在乎取悅對方,於兩人未來共同生活的需求,卻缺乏探索了解,婚姻的傷害正恰恰在這缺乏了解上產生。所以短時間的試婚,就在於透過近距離真正面對雙方生活習性,看清楚雙方的婚姻需求,能否長時間自然而非短期勉強的配合。
但是人真的了解自己的本性嗎?又要多長時間才能真正瞭解另一半的心性?有時不到磨難、疾病或者諸般誘惑齊襲來,人自己都不瞭解自己,也不知道這份愛究竟能有多深、多堅貞。你的無邊的愛,究竟讓對方如逢甘霖,還是如沉在大海中快要窒息,不到時候、不到情境,也永遠是個問號。面對愛情,世間多少男女想要付出卻不知如何付出是恰到好處;有些愛,付出以後還附帶控制的慾望和回索的需求,但是若不試著發展更深刻的關係,人如何知道恰到好處的分寸在哪裡。
一段情緣不論最後分合,都應該寄予對方誠心祝福,有緣有分終能偕老是前世修得的福氣;有緣無份這段相處也可以教人提升多少覺知和靈性,何必在意迴不迴避一段深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