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保證與祝福。」
「對,就是『我愛您』、『謝謝您』、『對不起』與『再見』這四件事,我們叫它『幸福人生四件事』。」
沒想到第三天當我查房時,又看到阿修在病房門口,再貼上一張告示寫著:探視者請說「我愛您」、「謝謝您」、「對不起」、以及「再見」這四件事。
於是阿鑼伯的親人,在接下來的三天來探望他時,都陸續的跟他互道了「幸福人生四件事」。
阿鑼伯在住院第六天凌晨逝世後,護士小瑛問我:
「既然,未曾做過什麼錯事,為什麼也建議家屬跟病人之間,也要互道『對不起』呢?」
「因為,有時候有些話,藏在心裡,很難直接說出口,而一直放在心裡又很難過,這時候假如有一個契機,讓其中一方先說出來的話,就可以改變整個局面了。」
「?」
「因為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假如在生前沒有機會懺悔的話,會走得不平安,所以要讓人都有機會懺悔並獲得原諒,雙方的內心才能都平安。」
「原來如此。」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二○○二年就曾發表「安寧緩和照顧之新定義」:是針對面對威脅生命之疾病的病患與其家屬的一種照顧模式、一種目標、是希望藉由早期偵測、達到周全的評估與治療疼痛及其他身、心、靈的問題,以預防及減緩痛苦,才能達成提升生活品質之目標。」
「這麼說來,末期病人其實愈早接受安寧療護愈好?不必等到臨終才接受安寧療護?」
「對,目前進行諮商安寧療護的適當時機,已經提早到當確認有『威脅生命之疾病』診斷時,就可以會診安寧療護了。」
「像阿鑼伯的情況呢?」
「假如他能在發現末期狀況時,就接受安寧療護,他就不必再多受苦一年了。」
「看來我們要更加努力,才能夠讓這些因為道聽塗說、誤解安寧療護的受苦靈魂,找到機會接受真正的安寧療護,得到真正的善終。」(完)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