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IOT)今年公布資料顯示,我國六歲至十八歲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盛行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六點八,在五十九個被監測國家中排名第十六,和臨近國家相比,明顯偏高。立委提案要求教育部仿效美國,明定學校營養午餐的飲食安全與營養成分,避免台灣學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偏高的問題。
感謝有立委大人把營養午餐與學童健康的關聯性列入問政項目,雖然個人認為營養午餐絕非學童肥胖比例偏高的禍首。
營養午餐在台灣推動的歷史並不短,相關的議題也不是不受媒體與主政者關注,只是關注的層面,似乎比較在社會福利層面,一到選舉,「免費營養午餐」必定會出現在一些候選人的政見中。但是營養午餐是否真的「營養」?是否在第一線有足夠質與量的營養師貢獻專業?是否能提供適切的飲食與營養教育…?反而大家並不關心。
近年來,已有部分縣市增聘專業營養師,處理學校營養午餐的業務,筆者住在台北市,所接觸到的學校營養師,不但具有豐富的經驗與專業素養,更身懷熱情,不單是調配餐點,更在營養教育與社區互動上費盡巧思。營養師在營養午餐與營養教育中所具備的功能,絕對比你我想像的更多,也更加積極。
在學校衛生法中,已有高中以下學校,班級數四十班以上者,應至少設置營養師一人的明文規定,同一條文中,亦明確指出,學校供應膳食者,應提供衛生、安全及營養均衡之餐食,實施營養教育,並由營養師督導及執行。讓營養師站在第一線貢獻專業,照顧學子們的飲食和執行飲食與營養教育,才是厚植學生健康,而且投資不大的最好方法。很遺憾,並不是每一個縣市都會依法聘用足夠的營養師及護理人員,這才是你我該關注的事。
(本文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