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北星計畫免試入學方案,今年首度實施,下周受理報名。北市各國中正進行作業,推出最有機會錄取的十個名額。不少國中校長擔心,沒有前例可循,很怕推薦的全部「槓龜」;尤其是競爭激烈的明星國中,學生即使校排名前百分之一,各科也都百分之一,但因主科(如數學)落到百分之四,只好放棄申請北星;不少成績優秀的明星國中學生只屬意建中、北一女、附中等前幾志願,對其他學校興趣缺缺。
弘道國中校長陳今珍分析,人數較多的國中,學生排名競爭激烈,想透過北星錄取建中或北一女,除校內排名要百分之一之外,國文、英文、自然及數學等主科排名也要名列前茅,否則台北市有八十九所公私立國中,每所國中都推薦一人至建中,建中僅有五十二個名額,一定有學生落榜。
相對的,北星計畫對小型國中較有利。景興國中教務主任卓意翔分析,小型國中人數少,即使有些科目比較差,排名也不至於太後面;但大型國中因為人數多,學生即使成績總排名在全校的前百分之一,但只要某科成績稍差,成績就算仍在全校的前百分之五,還是會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也因此,不少明星國中排名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的學生,都乾脆放棄申請北星,以免變成砲灰。
由於教育局規定今年各國中只能申請十人參加北星,也讓各校為推薦人選傷透腦筋,尤其是大型學校和明星國中競爭更激烈,卓意翔認為,應該先讓校排名百分之一的學生選擇高中,單一高中出現兩個競爭者時,再按照「錄取比序順位」科目擇優。
例如,建中入學標準的第二順位是學生數學成績,就由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勝出。
北市教師會理事吳明從認為,今年北星計畫的招生簡章已訂,明年檢討時,應修改制度,讓社區高中多開放名額;另外,國中也應按照人數多寡分配推薦名額,人數多的國中可推薦多一點名額,避免今年的困擾重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