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失敗的模仿經驗

姚儀敏 |2010.04.02
973觀看次
字級

雖然我從小只喜歡罕見稀有的事物,比如現打的冰沙和亮晶晶的珠寶,但仍然經歷過明顯的模仿時期。

比如中學時代曾經模仿朱自清的〈背影〉,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文中藉由父親的背影勾勒出父親偉大辛苦的一面,作者與父親離別時,那濃濃的愁緒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我藉由模仿它的文字表達、構思走向,從中學到一些技巧,除了用直敘法寫父親的辛勞,還學到透過幾個小動作與父親的體態,讓讀者的感觸與作者相呼應,雖然最後沒能寫出一樣好的文字。

到了大學,因為特愛席慕蓉,當時她出了一本詩集叫《七里香》,我在買回家讀完之後,瘋狂地仿照她的味道寫了一堆東西,但當時有同學回應道:「寫得好像席慕蓉。」

然後是九把刀的小說,因為每次看完便無法自制地笑出來並熱血起來,一度想模仿他的寫作風格,後來想想,自己連身邊所能運用的武器都寫不出來,更別提要在一個適宜的時機罵一句髒話,寫出那麼有趣的文字了。

幾次模仿都被識破,就表示缺乏個人特色,所以後來我變得十分排斥模仿,除非是利用了別人的文字而不自知。

不再模仿,主要是沒有成就感,只要出於模仿,別人給的評價永遠是「很像某某人」,而不是「獨一無二」,就像有個影子要去擺脫。我不喜歡附和,我期許自己要跟別人不一樣。

雖然模仿是條捷徑,等於是在學習,但如果能做得比別人好,又何須去接收別人的殘羹剩菜呢?

模仿也有條件的限制,並不是建立在全盤吸收別人的經驗上,就像穿衣打扮,毫不考慮自己的身材優缺點的話,只會弄巧成拙;又如剪頭髮,明明是短髮,偏要剪出一個長髮造型,有可能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