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代犯罪或被害者家屬問題多 保護團體人手不足 法制亦不周延 易造成惡性循環
前言
死刑存廢近來吵得沸沸揚揚,存廢的背後卻有更需關懷的議題—高風險家庭的困境。高風險家庭包括犯罪或被害者及家屬,他們面臨難解問題,急需幫助。
犯罪者或被害者及家屬的困境,若未妥善處理,惡性循環後,問題更加嚴重,會增加社會負擔。本周公益版探討犯罪或被害者高風險家庭的困境及問題所在,呼籲政府與民間重視,合力解決…
勿只聚焦廢死
思考保護制度
廢除死刑已是陳年議題,至今沒有結論,但是每當話題被炒起,就一定會把死刑和治安、人權、受害者的心情串聯在一起,激起人權團體和被害者家屬雙方的敵意,不過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還是強調,廢除死刑雖然是聯盟的首要宗旨,但根據台灣現階段狀況,聯盟並不希望立即聚焦在廢除與否,「重點應在,政府對受害者家屬或重傷者本身的保護制度是否完善。」
林欣怡表示,德國也有犯罪受害人保護的協會組織,與台灣相似的是,不論是否由政府或主管單位成立,他們都是人力吃緊,且負責服務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屬的人都是義工,這在社福界是很不可思議的現象,因為面對被性侵、家暴等受害者,沒有一個單位會讓義工插手,正確做法是讓社工去接觸,而不管義工專業與否,都證明了政府對受害人、尤其是經濟弱勢、被害者遺屬的保護是不足的。
成立犯保協會
提供15項服務
對此,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有話要說。犯罪被害人保護總會的組長戴清文表示,台灣長期以來,受害者因傳統法律缺乏系統化、制度化的設計,保護措施不足,但是民國八十八年後,法務部已輔導成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去年八月一日「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也擴大保護,將性侵害被害人納入國家補償金的對象,性侵害、家暴、人口販運行為之被害人、兒少與外配被害人等也都納入保護範圍。
總會業務企畫組組長兼代理督導林仁德也表示,協會雖然人力吃緊,需要全台七百七十四名專業義工協助,但是仍堅持提供法律諮詢、陪伴出庭、訪視慰問等多達十五項服務;但他也同意,法令程序對於受害者部分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例如起訴後的當事人就是加害者和檢察官,在法庭上,受害者與家屬並沒有發言權,這部分讓受害者的家屬難以接受,因為檢察官不一定能詳細闡明受害者當時的狀況。
賠償前提不少
實際低於100萬
還有一個亟需探討的現象,林仁德說,儘管國家賠償金擴大保護對象,但是重傷的受害者或家屬,普遍拿不到加害者的賠償金,因為加害者都沒有錢,家人也沒有履行賠償的義務,犯保協助受害者申請的補償金最高額只有兩百一十萬,但因殯葬費細項的審核、健保已補助主要醫療費、撫養費也需有未成年子女才能申請、精神慰撫金申請的個案不多等狀況下,實際獲得的賠償往往低於一百萬。
台灣法律在被害人及其家屬的保護,並不算完善,犯保協會扮演的角色過於吃重,而從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庭的經濟狀況來看,更能發現多數符合了「高風險家庭」的條件。案件類別最高的重大車禍,結案最短也要兩年,個案家中失去主要的經濟提供者,自然成為高風險家庭。
因此,犯保協會要籲社會多利用協會提供的「一路相伴」服務,包括就業、補助、諮詢以及心理輔導,協會承諾將負責到底。
犯保總會諮詢電話:(○二)二九二一○八五○,或洽各縣市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