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太陽能趴趴走 處處都來電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10.03.14
576觀看次
字級

無論是基於便利還是環保,愈來愈多商務旅客或生態學者使用再生能源裝置,例如可攜式太陽能板與手搖發電機,外出時才不致陷入無電可用的窘境。

環保便利 不怕沒插座

《紐約時報》報導,提倡水資源的非營利環保團體藍色遺產(Blue Legacy)執行長史密斯,去年任職於回收網站earth911.com時,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並參加會議,卻往往面臨手機沒電,又找不到電源充電的困境。

自從他買了可攜式太陽能充電裝置後,搭機時只要把它放在機艙窗口,就可以輕鬆替手機充電,既環保又便利。

遠赴中非叢林、研究伐木對動物群落影響的生態學家鮑爾森指出,這類科技讓他工作更加便利。因為工作關係,他動輒須待在叢林二至三周,有了這項利器在手,再也不必每隔兩三天就得返回村落尋找電源。

尺寸簡化 但電量不穩

美國電池公司AMS(Automated Media Systems),專門提供商務旅客與探險家客製化的太陽能充電裝置與電池備源系統。公司老闆寇迪指出,「可攜式再生能源裝置」雖然無法為桌上型電腦或印表機等大型電器發電,但可產生足夠的電力來供應筆記型電腦、衛星電話、小型攝放影機,錄音裝置、衛星定位系統(GPS)與露營燈的用電。

現今的再生能源裝置,已經比一九九○年代中期剛上市時明顯改良許多,簡化到可攜式的尺寸。相較之下,一般發電機則顯得過重,攜帶發電機上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噪音很大,可能會驚嚇附近的動物。

寇迪表示,對於太陽能發電板能發多少電,使用者應該有心理準備。他說:「新手往往不明白太陽能板的電流有時會不穩定,陽光探不探頭是因素之一,陰影也會影響電流量。」他建議使用者,用太陽能板為內部或外部電池充電,而非直接拿來當電器的電源。

救命工具 確保沒獅子

儘管有電量不穩的缺點,但對某些使用者來說,再生能源裝置可是救命的工具。到肯亞當醫生的葛瑞柏說,他夜間到外頭上茅房時,都會使用太陽能燈籠來照明,以確保附近「沒有獅子或大象」。

史密斯一次和同事前往柬埔寨洞里薩湖工作時,因船隻擱淺被困在湖中,就是仰賴可攜式太陽能充電器來供應電力,才得以上網「推文」向外界求救。

史密斯說:「這些裝置既創新又具社會責任,實在太棒了。在偏遠地區工作的商務旅客非常需要再生能源裝置,也讓我們能以實際行動力推行環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