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生活壓力大,加上失業潮一波波,導致口腔潰瘍病患激增,特別是高壓力的人,易成為口腔潰瘍「候選人」。
引起原因除了口內受傷或吃到不潔的食物外,口腔潰瘍往往是無形的壓力,焦慮或情緒低潮等因素造成,也是自體免疫系統嚴重疾病的前兆,民眾不可輕忽。
一般而言,口腔潰瘍可能發生在所有口腔粘膜的地方,常長在舌頭及嘴唇、雙側臉頰內緣,甚至喉嚨等處。
口腔潰瘍屬於中醫學「口疳」、「口瘡」等病範圍,主要病癥是由心腎不交,虛火上炎或脾胃濕熱所致。治療多以滋陰降火、清瀉胃熱,兼以斂瘡生肌之藥配合使用。
在中醫來看,口腔潰瘍的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分;虛症是脾胃虛熱,胃陰不足而引起;實症為肝膽鬱熱,胃火上炎等病因,損傷口腔粘膜導致。依中醫學理,虛症宜滋陰降火;實症宜清熱解毒,不能因此病以實症居多,就一味採取清熱瀉火方式。
臨床上,中醫治療口腔潰瘍常以「地黃麥冬湯」為主方,再依患者的情形來給藥;如口腔灼痛者加蒲公英、黃芩:口苦口乾者加茵陳、膽草;牙齦腫痛者加石膏、黃連;口臭者加黃柏、香薷;腹脹、便秘者加大黃、枳實;煩躁者加梔子、生地、麥冬等,以增強療效。
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配合外敷或食療,減輕口腔潰瘍病情,如用生硼砂三十克,水飛朱砂三克,飛滑石五十五克,琥珀六克,冰片四克、生甘草二十克,且各研為細末,將藥粉外塗在潰瘍面上,每日三次或用苦瓜或綠豆水煎服,也可用鮮藕、梨、蘋果、荸薺各兩百五十克,加上西瓜五百克、白糖五十克,涼開水適量,攪均飲用,對免疫功能低下,機體修復功能較差的頑固性口腔潰瘍患者來說,確實是一種藥食皆宜的佳品,可作為輔助治療。
目前口腔潰瘍在中醫治療上,主要以改善體質為主,更重要的是,患者學習放鬆,調整飲食習慣,平常盡量避免辛辣,油炸或過熱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最好戒菸、少喝酒及咖啡。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