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心血來潮,我捲起袖子,烤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PIZZA。就著鐵盤,我端上了香味四溢的傑作。
香味引來女兒的垂涎,我和外子只能在一旁叮嚀女兒:「小心!妳不要碰,別燙著了!」事後,我和外子不斷討論,其實,只要我多作一個動作──把PIZZA從鐵盤裡換到磁盤上,就用不著一直擔心女兒會出任何意外,也用不著在女兒開心的時刻還殷殷叮嚀。
還有一次,女兒從椅子上站起來,我一句「小心,不要跌到了」的話還來不及說出口,椅子就向後倒下了。幸好,女兒反應還算快,即時攀住桌沿,雖不至於跌倒在地,但也懸在桌邊晃啊晃的,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連續的兩件事情,讓我聯想到,有時候,從媒體上得知小朋友在家中發生任何意外時,我的腦袋瓜裡也都會浮現出「其實,只要父母事先想一下,多做一個動作,那麼遺憾就不會發生了」的想法。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很多父母也都有這樣的經驗,本來要倒水給孩子喝,可是因為倒太滿了,孩子一不小心就打翻了水杯,結果父母在費事地收拾殘局時,終於學會倒水給孩子喝,只要倒半杯就好。
不只是養育孩子而已,在工作上、生活上許多時候也是如此。往往我們在決定一件事情時,只有思考當下的得失,卻忽略了可能發生的後果,等到傷害造成,才大嘆早知如此,卻已是後悔莫及,甚至引發一連串彼此責怪、推卸責任的情事。
如果多一分小心、多一分責任,去認真思考這樣的作為將會引發何種結果,又該怎麼做才能預防這種後果的發生,再來調整我們做事的方式與態度的話,我想,就能減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遺憾了。
當然,現在的生活步調很快,每個人都急著把手邊的事情解決,好趕快進行下一個工作,好像真的沒有多餘的時間停下腳步靜靜思考。可是讓我們一起來認真算一算,做事再加上收拾殘局的時間,真的會比多想一下省時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不管是情緒或是其他方面,都不應該衝動地做出任何的未經考慮的言行舉止,而應該稍微思考一下,該怎麼引導孩子,才能帶給孩子最佳的現在與未來。
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多想一下、多做一個動作,不但能省去同一件事情做兩次的麻煩,也能讓孩子養成習慣,不至於太衝動。當孩子慢慢長大,進入社會之後,這樣的習慣與做事態度一定能帶給孩子許多的優勢,至少,能夠減少孩子事後後悔的機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