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馬英九總統在去年十月十日主持國慶典禮上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接著馬總統在出訪宏都拉斯與媒體茶敘時談到拍「國父傳」,說很早以前他就有這樣的想法,他說建國百年,政府在台灣待了六十年,把國父與台灣的關係彰顯出來,「也算我們對國父當年努力的一種報答」。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也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年,我們支持馬總統拍「國父傳」的想法。辛亥革命不僅開創了中華民國,而在台灣六十年的歲月,我們一直以國父的三民主義建設台灣,中華民國憲法開宗明義就指出國父思想是立國的根本;國父思想與三民主義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寶貝,可惜現在的人愈來愈淡忘,每年以植樹節紀念國父也愈來愈不受重視。
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歷史,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尤其是立國的精神。慶祝建國一百年,就是要有承先啟後、振奮人心的意義。經由歷史的回顧與反省,發揮包容力,重振「建國理念」揭櫫的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展現多元特色,凝聚團結向心,彰顯公民社會的蓬勃動力與時代精神。
有媒體報導總統府有意邀請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籌拍「國父傳」。國父孫中山領導革命有很多感人事蹟,我們建議由民間人士共襄盛舉籌拍「國父傳」,而不須由官方出面。馬總統已明確指示黨史館將國父早年來到台灣,以及歷次革命相關史實,作完整的整理,但是拍電影不是一蹴可幾,如果現在還不積極籌畫進行,到明年必定來不及了。
拍國父傳不是要將中山先生神話化,而是透過這樣的電影,從歷史觀切入,並與本土情感結合,回顧前人篳路藍縷,面對當前多元蓬勃,重新給予歷史更開闊的意義。唯有明白前人的努力成就,才有繼往開來的信心;知道國家立國的由來,才有奮發圖強的勇氣。辛亥革命的槍聲已遠、黃花崗烈士的血已乾,但是國父的呼喊仍輝煌、國父的理想仍激昂,國父的聲音仍在耳邊。唯有明白我們的歷史與過去,才能激勵國人,攜手共創國家的美好願景,開啟未來嶄新的歷史新頁。
國父傳的拍攝,不溢美、不吹捧、不是一場革命的神話故事;不誇大、不濫情,不是一個人的神話情節,應該是平平實實的將中華民國這一百年的源起歷程做一番打動人心的傳承、做一番歷史交接的啟發。慶祝建國一百年,不只是亮麗放煙火,不單是熱鬧辦活動,而應該是在人心留下深刻的永恆記憶。
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這是國父領導先賢拋頭臚、灑熱血犧牲奮鬥的成果。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用三民主義締造了經濟與政治奇蹟,這是全民共同的成就。在建國一百年時回顧這些過程,也藉這些回憶凝聚海內外同胞的向心力與認同感,為下一個百年盛世打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