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三十歲首次懷孕的黃小姐,第一次產檢時順便接受抹片檢查,沒想到竟被診出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期,幸好她的癌症屬於初期,醫師得以只切除子宮頸、並持續追蹤,順利剖腹產子,由於癌細胞沒有再擴散,再進行一次椎狀手術清除後,不但保存了子宮、再接再厲生了第二胎。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廷彰表示,黃小姐發現病灶時,距離上次做抹片還不到一年,可能是上回的檢查出現偽陰性、也很幸運因抹片及早發現,所以經評估之後得以不影響孕程,跟孩子一起順利抗癌;但根據統計,國內婦女抹片篩檢率始終只有五成,更有三成婦女從不做抹片,因此罹患子宮頸癌時,很難保住子宮、甚至癌細胞已轉移到身體他處。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乳癌也是婦女另一重大威脅,與子宮頸癌合計每年新增九千人,乳癌高危險群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然而接受乳房篩檢比率僅三成,不少人仍仰賴「觸診」來判斷,其實光靠乳房自我檢查,不足以幫助早期發現癌症。
三八婦女節將至,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長孔憲蘭表示,與鄰近的日、韓、新加坡等國相較,台灣婦癌發生率與死亡率高居前兩名,必須持續推廣「六分鐘護一生」來防治婦癌,除了例行提供的抹片篩檢與去年下修了乳房攝影篩檢年齡至四十五歲,今年對超過十年未做抹片婦女提供人類乳突病毒(HPV)自採檢測,呈陽性者再轉介做抹片檢查。
罹患乳癌高危險群
最高危險群 1. 有家族病史
次高危險群 1. 35歲後生第一胎2. 未婚、未曾懷孕3. 中年肥胖4. 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
低高危險群 1. 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2. 停經後長期補充女性賀爾蒙3. 曾有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卵巢癌病史4. 未曾哺乳
資料來源/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