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上周行政院通過醫療法修法草案,允許未來在新竹國際醫療專區的機構,可以「公司化」經營來吸引資金注入,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昨天舉行記者會,批評政府是以國際醫療專區的名義,圖利欲藉公司名義賺錢的財團與外資,不只扭曲醫療的社會服務價值,也恐走「醫療階級化」的回頭路。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現行法令並未禁止醫院從事任何國際醫療服務,畢竟台灣醫療水準高,早有許多外國人願意花錢來台進行觀光醫療,比如鄰近國家民眾來台自費洗腎;台大醫院在金山提供高檔健檢服務,並與旅行社合作,讓陸客可來台遊玩兼檢查。
然而政府擬推動的國際醫療專區,卻打算開放公司化的方式來設置醫院,滕西華指出,政府讓這些「醫院公司」享有租稅優惠,公司是對股東負責、就是以追求最大營利為目標,等於公然把醫療商品化。
雖然訴求的是賺外國人與有錢人的錢,但是同樣會扭曲國內醫療環境,比如現行就已從事國際醫療的醫院,因為不是「專做國際醫療」,無法進入專區享受這些優惠,未來經營更為困難;公醫系統培養的醫事人員可能被重金禮聘至專區,又回到沒有健保實施前的階級化醫療走向。
滕西華也呼籲,一旦醫療機構公司化成真,健保也徹底失去價值,更遑論推動改革,因此看似為醫界開闢市場大餅,其實是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