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住在高雄縣旗山鎮溪洲的蕉農郭天祿,將二次大戰期間前往南洋當軍伕的過程寫成回憶錄《和平戰火》。其次子、嘉義市退休教師郭大同,感到相當震驚,他從字裡行間重新認識父親,父親走後,他把書中情境作成樂曲,用音樂訴說父親的生命故事。
曾受過日治時期高等教育的郭天祿,晚年因顱內出血,休養期間,寫下各逾八萬字的中、日文版回憶錄,除了分析當時國際情勢,細數受徵召離開家鄉、海上漂流、異地生活、回國之路等日子,他也悲憐慰安婦、女工等苦難世相。
郭大同將父親作品翻成英文版,目前三種語言版本由南投埔里的國史館典藏。
郭大同曾自學口琴、吉他、手風琴、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四年前郭天祿因癌症去世,他在去年三月將父親著作作成八首曲子,以口琴、吉他等樂器演奏書中情境。他說,八首曲子無樂譜,全憑記憶與情感演奏。
樂曲開頭以悽愴口琴樂音描述離鄉的不捨,接著以吉他、口琴等呈現寧靜的「夜航行」、記敘暗戀情事的「心愛的妳在哪裡」等。「海島鹿園一遊」描述大家探索印尼海域一小島,爭著爬上小丘看風景。緊湊的樂音愈攀愈高,彷彿眾人愈爬愈高,接著一陣雜亂音符,原來是有人絆倒,骨碌碌滾下山坡。聽完全曲,彷彿也隨郭天祿走了趟南洋之旅。
郭大同說,目前樂曲灌錄CD自藏,平日也會應好友邀請演奏,希望能傳承父親記下的珍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