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元宵節各式慶祝活動重裝上陣,各縣市政府打著拚觀光名義,紛紛推出自己的燈會活動,除了生肖主題燈籠外,還有燈籠花車,更在活動開跑日送出各種免費手提花燈,而鹽水蜂炮、平溪天燈規模更有愈來愈擴大趨勢。
我不反對過節,特別是有文化意涵的元宵節,不過,在全球節能減碳的今天,不能以拚經濟為藉口,讓活動造成環境汙染與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學者與研究人員監測發現,鹽水蜂炮施放期間,空氣中懸浮微粒、致癌物多環芳香烴濃度,最高較平日背景值,竟暴增近七十五倍,不但製造大量的空汙,也對人體造成傷害。
醫師表示,雖短期大量暴露在致癌物中,致癌風險不致增加太多,但懸浮微粒造成的心肺功能傷害,會提高心肌梗塞、中風及引發氣喘的風險。
此外,幾乎每年都有蜂炮炸傷人事件,昨天在嘉義舉行的台灣燈會,發生焰火秀焰火爆炸意外,數人受傷,這也是傷害的一種。
活動主辦單位不應為了拚人氣,不斷加碼蜂炮、天燈數量,手提花燈愈送愈多,或增加內容等,建議學習日本的「數量限定」,讓固定的發放數量成為活動的一環,將節能減碳與環保融入,成為民俗傳統的一環。
另外,縣市地方政府贈送燈籠可以,但在活動預算申請書中,應增列如何處理「剩餘物資」,例如送給民眾的燈籠要如何回收,甚至預算報告書應增列預估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及節能減碳配套規畫,若只想拿錢辦活動,卻不管環境汙染的預算書,應一律退件。
不久前由媒體人陳文茜主持的「正負2度C」紀錄片,在全台推廣,而上月的白天氣溫曾高達攝氏三十度以上,像夏天般,讓人擔憂;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別以為燈會不會造成多大汙染,對台灣氣候影響還是很大,因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再怎麼拚經濟都補不回來。
如果執政者只抱著作秀心態參與節能減碳,在日常行政事務上卻毫無建樹,默許各種例外狀況成為常態,恐怕紀錄片所預言的「台灣將成為第一批氣候難民」,將會成真。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