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是由一系列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以特定的高低、節奏關係,聯繫起來的一種音的序列;這雖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名詞,仍有人誤寫成「弦律」或「絃律」。
「旋」讀「ㄒㄩㄢˊ」,當動詞用時,指繞著圓軌轉動,因此可泛稱一切圓轉的東西;至於「弦」與「絃」,都讀「ㄒㄧㄢˊ」,是指張在弓上的線,也就是樂器上可以彈奏並發出聲音的線,如「弓弦」、「改弦易轍」、「絃外之音」等。
熱愛音樂的人,只要透過節奏所變換的美妙「旋律」,就能超越現實,達到無人的境界。事實上,文學創作也需要音感,以詩而言,詩人若善解音律,具有相當程度的音樂涵養,則必有助於選字揀詞,鋪排出適當的旋律與節奏。
如《宋史》即稱讚周邦彥具有音律嚴整、詞句工麗的風格特色,可見「旋律」的感受性,對文藝創作確實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