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寒假與年假結束前,眾家媒體貼心地推出「幫助收心操」的報導,希望幫助放假放到不想上學、上班的學生及上班族,趕緊把心調回來。
學生不想上課可理解,畢竟國民教育的課程無聊,又不是自己可選擇的,加上青少年正值想到處去玩的年紀
;然而,上班族就不同了,上班族是成年人除了已受過完整的教育,工作也都是自己選擇的。
我認為,如果身為上班族對放假的期盼多於上班,恐怕不是收心操就有幫助的,喜歡放假、不喜歡甚至逃避上班,追根究柢是厭惡自己從事的工作,只因某些不得已的原因才選擇這份工作。
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久而久之,身體可能因承受不了工作壓力或挫折而受傷,現代人罹癌率高除了環境惡化外,生活壓力據說也是原因之一,而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恐怕大部分來自工作,因為一個人醒著的時間,絕大多數都奉獻給了工作。
因此,如果可能,審慎的挑選一份自己喜歡,且有能力負擔的工作,會比勉強為了符合父母、社會期待或者主流價值觀,做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來得好。
真正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假期還沒結束前就會思考年後工作時,要做什麼事,開始預先規畫,甚至恨不得趕緊上班,君不見諸多企業的大老闆或超級業務員,放假期間也都在工作,而且樂此不疲。
許多人因為大環境不景氣,就想著報考公職、國營事業,一心只想捧鐵飯碗,然而,鐵飯碗真的是鐵的保證嗎?捧了鐵飯碗,人生真的就幸福嗎?如果無法忍受公家單位的環境,收入再穩定有什麼用?不光是健康會受傷,精神的健康也是會受傷。
如果放假玩到心都野了,當然要收心,只不過,不妨趁著年後就業機會比較多的時候,認真想想,自己是否真心喜歡目前的工作?要繼續做,還是要轉職?如果要轉換跑道,有什麼工作、產業、公司是自己想要試試,但過去未能放手一搏的?
宇君(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