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任教於純樸小鎮的一所高中,在班上發起師生共同認養家扶兒童的活動,獲得全數通過,開啟了與家扶中心的不解之緣。
我問學生想要認養怎樣的孩子。她們夢幻般囈語:眼睛大大的;紮著俏麗的馬尾;有一對小酒窩,好像在挑洋娃娃,令人啼笑皆非。我正色告訴她們:「這些等待認養的孩子,都來自貧困或有變故的家庭,很可能面目黧黑、頭髮焦黃、衣衫襤褸,生活和教育都發生困難,亟需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及時扶持一把。」
那些年,透過通信、主動邀約、「相見歡」郊遊,讓一群青年學生在付出中學會關愛弱勢,學到善用金錢的力量,體會助人的快樂,更加珍惜擁有的幸福。
下一年我又在新的班級把愛延續。「點一盞燈,照亮一個生命,愛的循環只需要一個起點,就能讓更多的孩子受到溫暖的照顧。」課堂上我一再重複宣揚認養的理念,底下的大孩子熱烈響應。
有一次教到男生班,班會中決定送認養的女孩一個漂亮的布娃娃。約好一同前往的那個早晨,突然下起滂沱大雨,除了班長,其他人全遲到,十七歲的壯碩男孩,獨自抱著娃娃在車站徘徊,引來許多陌生詫異的眼光,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我很體諒曾經接受扶助的孩子,自立後不常主動聯繫,也許是他們自卑、害羞,接受扶助的那段日子,是生命中不堪回首的沉重與傷害,衷心盼望他們現在都過得很好,不要因為人生偶爾出現波折就喪志,要因為被愛而學會愛人,將接收到的愛,化為正面向上的能量,有一天也能回饋社會,讓愛繼續循環。
元旦期間去了趟北越,見到受戰亂荼毒、生活拮据,失去童年應有歡樂的孩子,心生不忍,尤其一位女孩問我:「阿姨,妳有糖果嗎?」每次想起都讓我哽咽,因此回來後,徵得讀書會會友同意,以會名<愛閲>,透過家扶中心,共同認養越南兒童,如今各項作業已經積極展開。
目前大環境經濟蕭條,失業人口攀升,貧窮和家庭問題日益嚴重,兒童受害更深,期盼經濟能力許可的愛心人士,發揮個人影響力,幫助更多的孩子,能過簡單正常的生活,掌握受教育的黃金關鍵期,人格正向發展,迎向光明與希望的未來;也祝福所有曾經接受扶助的孩子,都能擁有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