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家】尚璞‧素顏‧林淵

鄧相揚/著 黃長春/節錄整理 |2010.02.19
1954觀看次
字級

「原始」與「原生」的活力

林淵(一九一三~一九九一),一個晚年才拿起鑿刀刻石自怡的鄉野老人,無意中被人發現,他的石刻、木雕、繪畫、刺繡等作品,質樸而率真,充滿著生命的喜悅,有如在氤氳的山谷中散發出一股璀璨的光彩。

《尚璞‧素顏‧林淵》一書,全彩精美的作品圖片,將林淵作品「原始」與「原生」的活力呈現出來。作者鄧相揚也因長期深耕埔里鄉土文化,結識林淵二十年,而得以生動描繪這位天賦異稟的老友,如何在不經由教育與訓練的情況下,直接進入藝術堂奧的有趣過程。

對於台灣原生藝術的成就,法國藝術家杜布菲曾經說:「從林淵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種永恆的意象和深刻的創造力,他的藝術非比尋常,他的境界令人難以忘懷,林淵成為世界素人藝術名家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這一鑿,驚動了台灣的藝壇!

林淵,一九一三年生於南投魚池鄉,小時因家境清寒,只讀了兩個月的公學校,就開始下田耕種。長大後,利用農閒,替人蓋房子、打土埆,上山刨木,貼補家計。年輕時的歷練,讓他對各種木石肌理與刀鋒之間的關係,一精二熟,不論鑿石或劈木頭,都很得心應手。

一九七七年某日,一輛載滿石頭的卡車,經過林淵的家,一塊石頭剛好掉落在路邊,他怕妨礙交通,就把石頭搬回家,拿了鐵鎚,朝那塊石頭鑿下去,這一鑿,改變了他的後半生!這一聲,驚動了台灣的藝壇!他一會就刻出了一個美麗的女人,為她戴上耳環,稱她「石仙姑」,這是他已過世妻子的化身,也是林淵第一件石雕作品,這一年他六十五歲。

此後林淵不再耕耘,每天敲敲打打, 三合院外,放置了各類石雕作品,有牛、羊、雞、豬等,路過的人都會瞄上一眼,也因為這樣,林淵刻石頭的名聲逐漸傳開。一九八○年經《聯合報》報導後,林淵的創作事蹟開始引起大眾的注意。不久,《埔里鄉情》創辦人黃炳松將林淵石雕作品的照片,寄給法國藝術家杜布菲鑑賞。杜布菲回信,對林淵讚賞有加,並建議展出林淵的作品。

因杜布菲的鼓勵,一九八四年黃炳松在埔里籌建「牛耳石雕公園」,陳列林淵作品,自此林淵每天搭車到園區,在偌大的石頭、木頭上,鑿刻他腦海中的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留下了「仙梯」、「一種米養百樣人」、「蘇保桐」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