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 無處不飛花--文人的花花生活

周慧珠 |2010.02.21
2746觀看次
字級

 冬將盡,春日近,總是乍暖還寒,花色已漸染上之頭,奼紫嫣紅,天地間吐納著一股生氣。而「二○一○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正積極籌辦中,甚至已經展開多場的暖身活動。眼看是「花博驚動台北城」了。
中國文人愛寫花,以花寄情,詩詞、小說之中,信手拈來皆是。 
  南宋詩人范成大「瓶花」:「滿插瓶花罷出遊,莫將攀折為花愁。不知燭照香熏看,何似風吹雨打休?」引起胡適先生的共鳴,也寫了「瓶花詩」:               
不是怕風吹雨打,
不是羨燭照香熏。
只喜歡那折花的人,
高興喊伊親近。
   
花瓣兒紛紛謝了,
勞伊親手收存,
寄與伊心上的人,
當一篇沒有字的書信。
花飛花舞花滿天,以甚麼樣的心情賞花?不由的想起想起弘一法師的《落花》:
「花滿庭,花滿庭,怎奈風聲又雨聲?也可喜,也可驚,一樣看花兩樣情。有人但惜好花落,有人且喜結果成。
花落時,花落時,千紅萬紫浸一池,先有花,後有實,方無愧為好花枝,後生可畏亦如斯,秀而不實最可嗤!」
 
唐代時萬人空巷去看花,宋人則是一面買了花來插瓶,一方面是自己栽花蒔草,宋詩中關於買花栽、朋友間交換乃至索求花栽的作品,簡直不勝枚舉。

  楊萬里《幼圃》詩:「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為圃石為墉。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蔊苗三四叢。稚子落成小金谷,蝸牛卜築別珠宮。也思日涉隨兒戲,一徑惟看蟻得通。」題下自注:「蒲橋寓居,庭有刳方石而實以土者,小孫子藝花窠菜本其中,戲名幼圃。」蒲橋寓居是作者在杭州為官時候的寓所,地在當時的興福坊東,橋不通水,只是一座旱橋。半弓,兩尺半(五尺為一弓,也稱作一步)。燕泥,形容少,以見出花圃的小。墉是墻。蔊苗即蔊菜,可以吃。

  蘇東坡《黃州春日雜書四絕》之一:「病腹難堪七?茶,曉窗睡起日西斜。貧無隙地栽桃李,日日門前看賣花。」在幾乎沒有花養花時草的空間下,卻是不妨「日日門前看賣花」,轉念之間,天地無限寬敞。

紅樓夢醒 鏡花緣
  小說裡也多有藉著花草鋪陳人物個性於心情的。

 《紅樓夢》中花草四季皆有情,直教怡紅公子、瀟湘妃子與諸位公子小姐心中興起更多悲喜恩怨多般情緒,其中諸多吟花頌草的詩篇,更是透漏著人世諸般生滅無常。
  清代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以百花仙子與九十九位花仙謫降凡塵為前引,除了充滿神話趣味,卻是涵蓋六藝、音韻、醫術、演算法、燈謎、諸般酒令。文學家夏志清將李汝珍與吳承恩、董說、曹雪芹等人並稱為文人小說家(scholar-novelist):「他們的風格以平鋪直敘為足,每每加插些自創的寓言和神話……他們主要的目的在自娛……綴筆行文有點玩事不恭……使他們更富創新性和實驗性……李汝珍正是這批文人小說家中最後一位……」

  《鏡花緣》全書一百回,分成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寫故事由來,鋪墊出謫凡神話的框架:天星「心月狐」下凡為武則天,稱帝之後,於寒冬下令「百花齊放」,時百花仙子正與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轄眾花神不敢違背武則天旨意,先後綻放,惟牡丹後放,被貶植洛陽。天帝以百花仙子錯亂陰陽,「呈豔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將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謫降凡塵,需遍歷海外,遭險逢難,方可完劫。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旅行中見聞多出自《山海經》、《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說,既諷刺時事,也呈現某程度的烏托邦理想。百花仙子托生嶺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小山為找尋父親,與舅父林之洋等再度出海,歷經許多磨難,抵達小蓬萊。在鏡花嶺下收得唐敖書信,命小山改名唐閨臣,返國參加女科,以續後緣。

  第三部份從後五十回開始,武則天開試女科,錄取天下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花異其趣 小書房
  宋人從「花」、「香」、「茶」、「瓷器」這些本屬於日常生活的物件中,淬煉出高雅的情趣,並且因此為後世奠定了風雅的基調,例如把花作為日常生活中風雅的點綴。於是,詩人葛紹體十分貼切的描繪了當時文人的「花花生活」:  堂深暑不到,閒意一爐香。棋鬥過河急,琴彈流水長。古瓶??下,怪石小池旁。忠獻畫圖在,英聲不可忘。─「韓氏與閒即事」
  新糊窗紙舊胡床,銅鴨煙昏硯墨香。淡翠屏風小瓶亞,芙蓉紅?菊花黃。─「秋堂東軒」
  自佔一窗明,小爐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橫。有意探禪學,無心了世情。不知清夜坐,知得若為情。─「洵人上房」

  宋文人書房格局與陳設,它多半是用隔斷辟出來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宋人每以「小室」、「小閣」、「丈室」、「容膝齋」等等為稱,可見其小。書房雖小,但一定有書,有書案,書案上面有筆和筆格,有墨和硯,硯滴與鎮尺。又有一具小小的香爐,爐裏焚著香餅或香丸,花瓶成為風雅的重要點綴,或是古器,或式樣倣古,或銅或瓷,而依照季節分插時令花卉。

  十六世紀末,明代袁宏道所寫《瓶史》十二篇,寫于明萬曆二十七年己亥春,距今近四百年的歷史,不但是優美的散文,也是是中國第一部詳盡論述插花藝術的專著,更充分展現他的「性靈說」,他以為「夫幽人韻士,摒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也」。他甚至說「每當花開時節,達官貴人紛紛出遊賞花。依我看來,在這些人當中,辱沒了花卉的人居多,真正懂得賞花、使花卉感到愉悅的人則很少。若是虛心檢查一下我們自己,恐怕也曾犯下一些有悖花卉本性的錯誤,因此,我特地寫出以上文字,並貼于室內,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經常提醒自己。

萬花爛熳 賣花聲 
  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臨安都有賣花風習,堪稱都市一景。陸放翁的名作《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成為描繪臨安都市風情的名句,而它實在又是北宋都市情景的南移。歐陽修《六一詩話》記載北宋汴京流行「賣花擔上看桃李」的詩句,宋徽宗《宣和宮詞》有「隔簾遙聽賣花聲」,王季夷《夜行船》「小窗人靜,春在賣花聲裏」;史達祖《夜行船》:「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

  《東京夢華錄》卷七清楚寫下,季春時節「萬花爛熳,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幙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一時之佳況。」在《清明上河圖》中早已繪出這樣的情景。

牡丹花禮  真國色
  二○一○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天使生活館將成為體驗台灣的生活品味及豐富文化樣貌之平台。天使美術館歷年來總是以花之禮讚開啟為期一季之「花與生活工藝」藝術與花藝展覽,展現台灣庶民社會之美學涵養與嚮往。

  大唐詩人劉禹錫於賞牡丹後吟:「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傳唱世人。以「牡丹花禮」為首推活動」,引領大家進入二○一○年花之盛事「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從圓山大飯店出發,呈現一系列兼具知性與感性的體驗生活美學之旅。

  為了讓國際友人參與,並融入台灣當地年節氣息,感受過年熱鬧團聚氛圍,天使美術館今年以「品味生活美學」為活動主軸,與圓山飯店合作,舉辦一場「牡丹花禮‧虎年吉祥」新春體驗,內容包含精緻特選的冬牡丹盆花裝扮、名家牡丹花藝示範……可以同時在天使美術館及圓山飯店一樓大廳欣賞得到, 

  此次,可欣賞到富貴典雅的紅牡丹、清新脫俗的白牡丹、俏麗可愛的粉牡丹、貴氣神祕的紫牡丹以及充滿時尚的紅白牡丹和稀有品種,配合展出,天使美術館推出最新、最多元的牡丹高畫質數位藝術影音內容,以二月份花為主軸之空間藝術裝置規劃,與數位牡丹印象,呈現牡丹花王之富貴華麗的丰采,與多元藝術應用面象之節慶氣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