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名醫 從沒漏夜排隊 就診不需等太久 看診品質也較好 惟健保制度也要檢討
筆者因常有病痛,經常出入醫院,從來不覺得掛號是件麻煩事。昨天看了報紙報導,才知道竟有人看病「漏夜排隊掛號」,質疑「為什麼網路掛號一年比一年難」、「門診額滿,一號難求」。
會有掛號難的現象,首先當然是「名醫迷思」,有些人看病非找名醫不可,所謂的名醫當然是醫術過人,或視病如親,但即使是名醫,每天一、兩百人掛號,從上午看診到天黑,不但勞累,每個病人看診的時間可能三到五分鐘,能仔細問診或治療嗎?
其次,所謂的名醫並沒有一定標準,筆者在網路上掛號常發現,各科主任常被視為名醫,掛號人數非常多,大家可能認為能做到主任,必然是醫術很好,殊不知主任是行政職務,未必醫術好就能勝任,而是看有無行政能力。
各科主任除了看診,還要處理行政事務,也很可能壓縮看診時間,於是變得和所謂名醫一樣,面對為數眾多的病患,沒有太多時間、精力看診,雖然未必影響看診品質,但掛號困難,總是累了病患自己。
筆者看診,通常避開所謂名醫、兼任行政職務的醫師,從來沒有漏夜排隊,也沒有掛不上號的問題,就診時也不需要等太久。
此外,筆者有時會選擇較年輕的醫師,這些醫師也許經驗不夠,但具備年輕人的熱忱,及初入社會的衝勁,看診的細心、耐心,絕非名醫能比;這些年輕醫師正在努力向事業巔峰爬,當然會設法建立「名聲」,所以他們的服務品質、醫療品質,可能勝過名醫。
只要去除名醫迷思,掛號何難之有?
不過,報紙報導,自從健保額度管制後,掛號愈來愈難,病患懷疑是醫院擔心看診病人愈多虧愈多,要求醫師減號或限診造成,雖然有此現象的醫院否認,但不無可能,主管機關應該調查;此外,衛生署欲調整健保費,就應檢討一些制度是否適宜,否則民眾會反彈,形成新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