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肝具排解毒功能,一般而言進入腸胃道的各種外來物質或是腸胃道產生的有毒物質(如:氨)都是經由肝門靜脈流入肝臟內,而這些物質在肝細胞內經過幾道解毒程序後,轉變成無毒物質,再由尿液或膽汁中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肝功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只要作息正常即是保肝的最好方式;但一般人都因工作忙碌而疏於保肝,而暴飲暴食、不吃早餐,甚至體力透支更是肝臟致命傷。
數據顯示,歷年來肝癌一直是國內癌症死亡率前幾名,甚至在過去二十年來,造成每年約五千至七千人死亡,其中最大原因在於肝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因腫瘤較接近肝臟表面,或生長快速導致體積膨脹,易造成高死亡率的肝癌破裂出血,醫師提醒屬於高危險群民眾應做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治療。
台南縣柳營奇美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鄭俊達表示,日前有一名六十七歲的男性患者,因突發性上腹部劇烈疼痛,持續一個星期至藥房購買成藥服用,未見改善後至醫院求診。該患者檢查發現肝腫瘤體積已達二十公分,合併腫瘤內出血,並已侵犯胃壁。在穩定生命跡象後緊急施以肝腫瘤及全胃切除手術,目前持續追蹤中。
鄭俊達指出,肝癌腫瘤達二十公分仍只有輕微腹脹症狀,因此易被忽略,若一旦發生肝癌腫瘤破裂,則會有突發性腹部劇烈疼痛、急性腹部腫脹、休克甚至快速進入昏迷的階段,死亡率極高。
他建議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病患需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不清楚本身有無肝病的民眾,則可在健康檢查時進行肝炎篩檢及相關檢查,以釐清肝癌危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