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在那裡?」南韓弘盡法師八歲喪父時,就自問故鄉何處,二十六歲起四處工作、旅行,走遍三十二個國家,行至喜馬拉雅山,心想那就是他的家;看到珠穆朗瑪峰雲靄環繞的氣勢時,突然發現,有個「自己」出來揖手問候,說已經等待數千年了,這時他領悟到,人是會動的,人不會有家,家在世界中心。
還在求學的時候,我就想,世界這麼大,不認識它實在可惜,所以時常到圖書館借閱旅遊指南,夢想能夠揹著背包環遊世界。讀大學時,有次看見召募義工到印尼村落服務的啟事,毅然報名,母親很不理解我生活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到陌生的地方?我告訴母親:不想做個井底之蛙。
大學畢業後,我獨自搭機到國外實習,學習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環境生活。記得抵達土耳其的第一個晚上,好想回家,心想:我為什麼要來這個奇怪的地方?在實習的公司裡,沒有一個亞洲人,也沒有人會說中文。但三個月之後,我卻捨不得離開。因為,我的視野開闊了;原來,世界的另一端是這麼有趣。
旅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讓我們發現這個世界的無奇不有,一樣東西可以有無量的方便權巧,一樣的事情,在不同的文化與環境中,會有不同的看法,人的心胸因此變得寬闊,不會過分拘泥於對錯之中。
《華嚴經》有一首偈語:「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菩薩能夠像清涼月一般,常遊法界之中,是因為已超越垢淨的概念,以清淨心觀照一切事物,不像凡夫總是戲論對錯與好壞。所以,菩薩在六道中來去不動金剛座;而凡夫則隨業力的感召,不斷輪轉。
人生所經歷的種種,皆是過去造作的因緣顯現;而唯一能帶走的,是遭遇種種情景後,所做出的反應紀錄。當發現自己不斷徘徊在對錯分別之時,或許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那裡才是究竟的故鄉?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而生命的價值,就在勇於尋找心靈真正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