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中國都可以 台灣當然可以!─東立出版的漫畫文創經

郭士榛 |2010.01.24
1173觀看次
字級

漫畫《航海王》已發行五十六集,不景氣的時候一集也可賣二十萬冊,一本書一百元,二十萬本是二千萬產值,一年有四本;同時《航海王》第十部電影,光預售票二百萬張一天賣出,其他還包括周邊授權、動畫等,這樣換算出來的產值來看,漫畫究竟是不是值得發展的文創產業呢?

東立出版編輯處編輯長陳清淵很肯定的說:「漫畫真的是創意不絕的產業,值得政府多花心思來扶植。」多年來政府一直在喊文化創意產業,單看漫畫這產業覺得都是曇花一現,發展漫畫產業,不是像煙火一樣熱鬧一下就可以有成就的,而是需要一個詳盡、完整的計畫。

已投入漫畫出版多年的陳清淵說:「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讓創意確實紮根需三『意』:即創意、心意和生意。不論是圖形很漂亮,或很會說故事,表演可讓人掉淚,漫畫都很容易表現。漫畫有各種體裁,科幻、魔幻、奇幻、武俠,是可以天馬行空將想像放在漫畫中。」

完整架構 深耕扶植

推動文創應由人才培養開始,陳清淵表示,台灣的觀念覺得人才培育要送國外才行,從東立經驗看,文創產業重在人才培養,需要長時間投入、多方面的栽培,及完善的輔助、配套辦法。陳清淵說:「漫畫產業不是沒有未來,只是在台灣沒有一條真正指引漫畫業的明燈。像日本的漫畫產業是有一完整架構,由新人的選拔、編輯扶植漫畫家到出版物出刊,這些架構都很完整。」

陳清淵說:「政府有一部分經費,應投資在漫畫工作群人才的培養上,不是一筆錢給你就可以當漫畫家,而是要養成編劇、漫畫家、助手、編輯,一個團體的工作群,而助手也就是未來另一個漫畫家的養成。」東立雖然操作方式仿效日本模式,而只有一家公司的一本龍少年、一本新少女,發掘新人力量有限,希望政府的政策,能重視鼓勵漫畫產業發展的整體架構。

陳清淵表示,大陸好幾年前就已將漫畫做重點扶植,不僅各個省份都有動漫基地,同時還挖台灣的寶;像是台灣四大才子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蕭言中,都被挖掘到中國發展且成績出色。中國政府會為漫畫家找一大片天地,蓋房子免費提供他們住,房子可依自己想要的設計蓋,住到往生後就當成博物館,蔡志忠、朱德庸就有專屬大樓。

我們可以嗎?

陳清淵指出,現在東立連載《秦時明月》作者敖幼祥,得到天津的一個漫畫獎,獎金三十五萬人民幣,可見中國大陸是不遺餘力鼓勵漫畫產業發展。國內一直蓋科學園區,也有許多空置的歷史建物,而文建會也將台南酒廠定為「動漫園區」,其實都可結合協會或企業,一起經營成為漫畫人才培育的基地。

陳清淵提及,台灣扶植產業的當下,沒有政治人物敢站出來支持漫畫,怕家長反對,投票時就不投他。可是韓國在五,六年前經濟泡沫時期,並沒有漫畫產業,反觀韓國政府帶頭衝後,現在台灣的遊戲百分之八十都來自韓國,百分之十是台灣的,另外百分之十是大陸。陳清淵說:「韓國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文化能夠影響人心

漫畫絕不是發明一件東西立刻可以賣,而是要長期經營,必須不斷發表作品,不斷調整不合適的體裁,就像拍電影一樣,三部可能會紅一部,但電影花費太昂貴、人力資源太多,陳清淵說:「漫畫是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架構一個世界,其投資報酬率可看到,一個好故事延伸出很多商品價值,甚至很多日劇來源於漫畫改編,是可以無窮盡發展。」陳清淵表示,日本、歐美多的是漫畫改編成電影成績都不錯,像史努比、加菲貓更是紮根在人心。

事實上,不論是漫畫或動畫只是呈現方式不一樣,本質就是文化創意產業。陳清淵表示,文化是能夠影響人心的;很多小孩由漫畫中學會看足球、籃球,學會做壽司等等。「灌籃少年」紅的時候,很多年輕人學打籃球,影響很大。因為現代人知道的三國故事漫畫、卡通,都是日本人製作的,未來孩子說不定就誤以為「三國演義」是日本人的!現在小孩很熟悉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因為接受漫畫中日本人的生活型態,這正是文化深植人心的體現。陳清淵強調,不只是政府單位、家長,連企業都應重視漫畫的影響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