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兩則新聞都跟油價有關,一是監察院糾正經濟部,中油浮動油價機制不當,沒完全反映新台幣升值的匯差利益,要求兩個月內檢討改善;二是公路客運費率預計下月初調漲,漲幅百分之四點四六。
公路客運業者調漲票價的理由,說是受到油價持續上揚影響,可見油價「牽一髮而動全身」,薪水不漲,但只要油價上漲,各行業為了反映成本,不得不跟著調漲,連帶家用瓦斯、民生用品、汽機車等都跟進,而且只漲不跌,百姓叫苦連天。

反觀中油,自九十七年八月以來,銷售汽柴油溢收了七十五億元,這和中油標榜浮動油價是對民眾最有利的說法,顯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所有國營事業中,中油營收獨占鰲頭,成了最會賺錢的金雞母,光是去年就賺了將近三百億元,油價卻依然漲不停,雖說有法定盈餘的壓力,但賺得實在「太超過了」。
何況,企業賺錢就該回饋消費者,穩賺不賠的中油,卻避之不談,所以,為了取信於民,溢收的錢該如何處理,應明訂法令。
此外,中油雖坦承與亞洲鄰近國家油價比較,我國油價沒內含「汽車燃料費」,確實有瑕疵,既知如此,為何不盡早立法?隨油徵收是最公平的方式,落實使用者付費的精神,也可免除拿小民補貼大用戶的批評,一再的拖延,直到監察院糾正才承認不妥,是既得利益不願放棄,或真有補貼財團之嫌?
客運票價調漲攸關百姓的生活,油價起伏更是帶動物價的主因之一,「苦民所苦」不要成為口號,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請中油的油價透明化,多收的盈餘不論是調降油價、隨油徵收燃料費或回饋消費者,只要能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庶民都歡迎。
宏信(嘉縣水上/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