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屆,勞委會首度在農曆年前推出「年關臨工專案」,提供中高齡、長期失業勞工,十天的工作機會,可領八千元的津貼,以度過年關。
農曆年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幫助失業勞工熬過難關,勞委會的作法值得肯定,但是過了年關,下一關怎麼過?
勞委會承認,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勞工也不能紓困貸款,因此決定延續辦理「立即上工」、「短期就業」計畫,稍微變動內容後,更名為「就業啟航」和「黎明就業」,就業起航是補助雇主的雇用計畫,前三個月每月補貼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後九個月每月補貼一萬元,有兩萬個名額;而在政府部門上班、日薪八百元的黎明就業,把照顧弱勢、勞工衛生、協助就業列入執行目標。
可是,計畫有如舊酒裝新瓶,而且名額有限,兩項計畫方案只能暫時些微壓低失業率,為了不讓失業率升高,原是短期的救急政策,會不會變成常態?那些雇用兩項此類勞工的企業,是否會有了補助,就不轉型和升級?
同樣的,用黎明方案受雇的失業者,到政府部門從事照顧弱勢、勞安衛生、協助就業,但他們都有此專業或受過基本訓練嗎?而且,若沒有公務人員陪同,涉及公權力執行的範圍,後果誰負責
?這些都是在擬定或執行畫時應該思考的,否則會淪為撒錢方案。
此外,要真正協助失業勞工,必須有長期方案,提供新型態的就業機會,因應隨時變動的經濟情勢,求新求變,只是短期的解決勞工困境,不但問題會延續,勞工也養成依賴心態,那才誤事。
韻如(北縣新莊/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