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果腹」經常和「衣不蔽體」連用,「果」因讀音的關係,往往被誤用為「裹」,正確的寫法是「食不果腹」,而非「食不裹腹」!
「果腹」意指肚子吃飽了,反之「食不果腹」即吃不飽,用來形容生活貧窮困苦,如「他小時候家境清寒,經常『食不果腹』,忍飢捱餓。」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目前有八億人長期「食不果腹」。不少饑餓致死的人,都住在盛產糧食的國家,比如印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饑餓國度,在九億人口中,超過兩億人長期處於饑荒狀態,但以一九九九年為例,印度小麥及稻米儲備達至四千萬四百噸,比標準超出了二千萬噸,造成「食不果腹」的原因,不是糧食不足,而是貧窮和資源分配不均;饑餓的往往是貧窮的人,他們缺乏謀生資源,又缺乏社會保障,即使糧食再多,也無錢買糧,只有餓著肚皮,忍受「食不果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