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經範例中,弘一大師的心經字帖,幾乎是中國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的代表作,台北藝大李蕭錕教授曾以「遂去稜角、以無我無心之平常筆意,如佛陀般慈容,顯現在字裡行間」來形容弘一大師心經作品,而弘一大師對寫經的態度、以書藝弘揚佛法的傳奇,也常為後人稱頌。
在弘一之後,用現代經句書法跟大眾結緣的星雲大師,則以「不拘筆墨紙硯,隨時都可以寫,什麼場地都可以寫,只要給人歡喜,寫完即放下」的精神,讓書法家傅申形容此為「更純粹的態度」,創造寫經書法另一典型。
弘一大師寫經深受印光大師啟發,印光開示:「寫經不同於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從字體上,印光也教示:「其體必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也就是說,寫經心態的敬謹慎重、工整不容苟簡是先前要務。(一心,〈弘一大師的寫經〉)
相對於弘一大師的寫經態度,星雲大師又是另一風格。傅申指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生活與行程緊湊,既沒時間練字,也認為自己寫的字並不好看,所以大師寫字目的比弘一更純粹,他是為了「給人歡喜」而寫,同時大師也了解,藉由他加持的文字,也能協助信徒「同去佛道」。
也因此,一張張不同以往抄寫佛經字數之多,多以四字、八字書寫,尺寸也不大,以與大眾結緣的法語:「般若」、「慈悲」、「禪心」、「關照」、「覺海性天」……就這樣產生了。星雲大師說,他一生沒練過字,他書寫的風格,就是平常硬體字的字體,但他在書寫無數的過程中,已能掌握宣紙的空間佈局及字體韻味,他書寫簡練易懂的現代經句,因為通俗,大眾看得懂、聽得懂,所有信眾也都能感其所有,自得歡喜。
兩種寫經態度,造就不同典型的高僧風格。我們在書寫佛經時,若能不拘泥固著的寫經態度,關照自己心性,以「給人歡喜,自己歡喜」出發,自能與菩薩心淨的傳導相印,或也都能成就自己的清淨心地,回歸清淨佛土。
百萬心經入法身,邀您與佛同行,詳情請洽佛光山寺(○七)六五六一九二一轉一二一二至一二九一,或佛光山各地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