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2012世界末日 用愛改變

郭書宏 |2010.01.18
123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美國加州發生十點五級強烈大地震,一瞬間陸地崩裂導致建築物全毀,世界各地也因此地震及遭海嘯毀滅……這是去年十一月上映,依馬雅人預言製作的電影《二○一二》中震撼的災難畫面,觀眾看完不禁要問:「世界末日真的要來了嗎?」

為解開疑問,特別訪問台北利氏學社創辦人魏明德神父與中華佛學院院長果鏡法師,就其宗教立場,為讀者闡示「世界末日」的相關疑問。

請問自電影《二○一二》上映後,「世界末日」概念流行,佛教和天主教是如何闡述?

果鏡法師:如果要說佛教有世界末日之說,那正是指「壞劫」已開始,也是此一世界眾生的共業所促成。

不過,佛教另外有一個名詞稱為「末法時代」,意旨信仰佛教的人減少,修行者更少,修行而證聖道的人則已沒有了,到最後佛法被世間的邪說和物欲所淹沒,縱然尚有佛經存在,也沒有人去信受奉行。

魏明德神父:就基督宗教而言,關於世界末日來臨的時間,這是任何人類無可預知的秘密,只有神知道。

天主創造人類,而人類的未來則由自己決定。因此基督徒不僅要活在當下,更要為死亡做好準備,每天都是世界的第一天,也可能是最後一天。

所以才會有聖事、告解,這些都是為迎接未來所做的準備。

請問全球溫室效應擴大,極端氣候出現頻率日增,是否意味末世即將來臨?

果鏡法師:佛法把世間的生滅,分成「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空是從無中生有,有的階段又分為成、住、壞三個階段,壞的結果,又歸於空無。當今氣候極端變異,加上天災不斷,似乎可印證「壞」的階段已然開始。然而,壞的階段演變至最後,並非是眾生最終的末日與盡頭;依佛教看法,當此一世界無法居住時,眾生將依據各自的業力,又往他方不同的世界轉生。

魏明德神父:據《聖經默示錄》記載,在世界末日即公審判來臨之前,人類將發生地震、饑荒、戰爭和瘟疫等先兆,但這些災難似乎從來沒停過,《聖經》甚至還記載星星從天上落下的災難。

基督宗教總是向人們說:「天國近了!」隨時提醒人們感覺天主隨時的存在,往往為人類帶來好消息,基督宗教從來不說:「世界末日將近」此類話語。人們總是透過媒體以增加內心恐懼感,要知道「恐懼」不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人心恐懼帶來的無力感,往往比外在的世界恐怖得多。

此外,面對日益嚴苛的生存條件,就佛教和天主教立場,人類該做些什麼事來挽救自我?

果鏡法師:現今人類生存條件日益嚴苛,得歸咎於人心的貪婪,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擷取與破壞的後果。面臨世界將壞的開始,大家不必絕望,若人人積極行善累積福德和智慧,凝聚眾人善業,相信必能無止盡地向後延伸世界進入壞劫。

節能減碳固然重要,但落實「心靈環保」才是根本之道,內心品質淨化、提昇了,那麼和諧、歡喜且平安的人間淨土,相信必能指日可待。

魏明德神父:環境的危機根源在於個人缺乏內化道德的準則,或許我們可說這是個「視而不見的罪」。因此,「道德」已不再是個人的事,現在它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基礎。

人類應自我呼喚,最終還應包括對群眾的呼喚。面對人類的危機,最需要動員的寶貴資源並非既定知識,而是能夠分享交流智慧、靈修的經驗。我們希望環境危機能喚醒人們心中的愛,同時用愛來改變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