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方之大用 方之難行

從周 |2006.05.15
462觀看次
字級

陸游有詩句云:「風輕樹梢聲初緊,月人門扉影正方。」自古至今,大約門框、門扇多被人們製成了方形,月光從敞開的門扉照進來,投下的影子便自然是方的了。這裡的「方」與「圓」相對。唯其方,故能正能直,穩穩當當。

古代儒者形象的顯著特點是方領矩步。《後漢書‧儒林傳序》形容的太學生員說:「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委它」即「逶迤」,這裡是說那些太學生們穿著方領衣,踱著方步,在太學裡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一副儒雅斯文的樣子。這大概就是要求讀書人存心正直的外化形式了。

據《維摩詰經》記載,與釋迦牟尼佛同時的大乘居士維摩詰,其居室只是一間一丈見方的小屋,卻能廣容大眾聽他講經說法,因而佛教便稱禪寺長老住持居住的地方為「方丈」,後又引申作一般寺院主持者的職稱。
 
另外,不少皇帝在位時就營造起墳墓來,但又覺得「墳墓」的說法太刺耳,便將之讀稱為「方中」。漢武帝在位時,就曾把大臣張湯「調茂陵尉,治方中」。裝屍體的棺材是方的,所以墓穴也要挖得方,故名「方中」。由此可見,無論佛家,無論皇帝,對「方」還是有點感情的。

古人以為,人類的外部特徵是趾方頭圓,上帝把人造成了方和圓的辯證統一體,本就蘊含了深意的。再說,如果把「方」看作處世的原則性,把「圓」看作處世的靈活性,人之自身方與圓的統一也是夠恰當的。
 
但是,講究靈活性絕不能違背原則性,故「易乾卦」曰:「君子以立不易方。」這就是說,君子藉以立身的,就是不改易方正的操守,不喪失作人的原則。要操守方正,就必須消除圓滑,把方榫頭納入圓鉚眼中的方枘圓鑿,必然會格格不入。故宋玉《九辯》有云:「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不入。」由此可見,一個方正的人絕對容不得圓滑,方正與圓滑也不能在同一個人身上兼容。方之用也大矣;方之行也難矣哉。世之君子,可不慎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