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會公布去年重要教育新聞,包括十二年國教與開放陸生來台等政策,全教會認為,教育部在重大政策上與民眾宣導、溝通不足,造成認知落差,是政策無法順利推動,或被人民扭曲解讀的關鍵。

但我覺得,台灣教育真正的問題,根本沒有上過新聞媒體,也很少被公眾關心。
什麼是真正的問題?我認為,是現行的制度與改革辦法,都不足以培養未來所需的人才,無論十二年國教也好,開放陸生來台也罷,還是吵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上課吃雞腿、睡覺,或不斷的校園霸凌、教師不當體罰等,都是現行教育制度不符合未來需求的症狀展現。
如果沒有明確的願景,就不知台灣社會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以什麼產業立國,需要培育什麼人才?只在現行教育制度框架上做改革,都是徒勞。
因為台灣現行教育制度,是為了替工業培養能達成高良率代工、製造技術的勞動人才而設計,在此前提下,教育以填鴨考試作為制度,走上對下的技能、知識單向傳授與教導,要求學生尊重老師,凡事都有標準答案,學生不需要思考,目的在培養統一標準化的平均值人才,整體平均素質很高,可是個別拆開則少有能獨立思考,或創造價值的人才。
如今勞動與土地成本不斷飆高,製造業大舉外移是不爭事實,台灣的未來不可能再靠製造代工,必須另尋出路,而新出路必須靠新人才創造,過去製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教育制度,已不適合,這也是為什麼高學歷失業潮在台灣不斷蔓延,不少人被迫前進中國尋找工作,因為中國目前還是代工製造,需要台灣過去培育的人才。
所以,台灣最大的教育問題應該是面對全球化競爭,要以什麼立足世界、需要培養什麼人才?
而且,未來需要的人才要懂得思考,能找到辦法活下去,而不是死背過時或網路一下子就可找到的知識,甚以死背知識的正確性,判斷是否為人才。
我認為,目前爭論的台灣教育問題,是無效、無幫助的假議題,政府若真要真改革教育制度與課程,該思考的不是一綱幾本或國文要增加幾篇文言文,而是通盤檢討現行教學方式,顛覆既有課程設計與人才評鑑辦法,廢棄過往的教導方式,改走引導學習,激發學生的潛力,鼓勵、協助孩子學習,及建立思考力,培養自行尋找答案的能力,而非傳授答案,也就是教孩子捕魚技巧,而非給孩子魚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未來的世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想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中存活下來,必須培養獨立思考、自行找出答案的「異才」;台灣要培養異才不可能靠死背填鴨,若現行教育制度再不進行根本的典範變革,再過幾年,台灣恐怕連四小龍之末都不保。
羽盷(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