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社記者曾盈潔大樹報導】「我將一生所有人捐獻給我的全部交給佛教,捐給地宮。」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響應佛陀紀念館地宮珍寶「文物徵集」活動,率先捐出歷史性文物。為使這些具有歷史性、當代性的文物在放入地宮前,能讓民眾能先睹為快,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特於元旦起預先展出「地宮珍寶」。(人間社記者曾盈潔攝)
星雲大師一直期望能在台灣建一座可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頭的收藏不但可媲美故宮博物院,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於一體,不僅能妥善保存文物,同時也是宣揚佛教文化藝術的平台。
兩年前的靈光一現,大師利用幾個礦泉水瓶、面紙盒、報紙拼出「佛陀紀念館」的雛形,讓數年來難以定案的設計圖終於有了著落。大師表示,「融合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物(佛陀紀念館),我們盼望它不僅成為世界歷史上的傑作,更希望它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精神指標與堡壘。」 (圖/佛光山寺提供)
為實踐佛陀紀念館「理念的表現,佛法的說明,歷史的交代,實用的價值」建造意義,佛陀館設有四十八座用來收藏文物的地宮,裡面收藏與佛陀有關的聖物,同時收入新時代的文物,讓人類文化得以傳承,未來預定每百年開啟一座。
「東西是表象的,而生命無限,因此地宮所存放的文物,須具有歷史及時代性,讓百年後的人可進行研究。」大師秉持上述之理念創建佛陀館地宮,更率先捐贈使用多年的保溫瓶、手機、手表、裁縫車等;而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伉儷,也捐出一百二十五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包括地宮石門、石棺、金銀棺,舍利瓶等,「每一件都是古代佛教徒弘法的見證,都是我們的最愛,但我們全部奉獻出來給佛光山佛陀館地宮,希望能為佛法精神的傳遞,貢獻心力。」
另外,國際攝影大師蔡榮豐為留存佛陀影像,套用「影像玻璃」的革新技術,讓拍攝出來的佛陀影像,轉印至玻璃上,保留佛陀影像的原有藝術價值,並捐贈數幅,期能在百年後仍能完整呈現現代佛陀的樣貌。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邀民眾一睹地宮珍寶風采外,展出「地宮珍寶—當代文物,地宮收藏,百千年後,與世再見」,更邀請民眾一同保留當代歷史,捐出文物,延續其生命價值。「文物徵集」活動詳情請上網http://dharma.fgs.org.tw/fgs_arts
/totup/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