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砂石不肖業者 宜加重罰
中國大陸宣布五月一日起禁止砂石出口,國內砂石供應即呈告急狀況,營造相關業者大呼有錢叫不到料,砂石、混凝土業者應聲停止供貨、甚至不再報價;迫使公共工程建設及民間建築業或延宕或停工,甚至醞釀漲價,這一波砂石事件,對台灣建築業造成的衝擊,提醒相關機構必須正視砂石問題。
其實台灣的砂石供需問題不在來源,而在囤積。台灣北中南超過二百家砂石、預拌混凝土、營造商等上下游相關業者,大多都有庫存砂石,少者十數萬噸,大型業者「存貨」常達三、五十萬噸以上。而國有庫存砂石也有八百萬立方公尺,足夠二個月的需求量;砂石市場「見風漲」顯然出於人為操作。
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確實有不肖業者做出惡意囤積、拒絕交易、聯合壟斷等不當行為;為遏止其哄抬物價、危害公平交易,政府相關單位應對囤積砂石的不肖業者祭出重罰,方可有效解決砂石供需問題。關懷(台北市/ 退休教師)
對大陸砂石依賴深 政府豈能漠視?
中國大陸宣布禁止河砂出口,消息傳出,國內砂石價格應聲喊漲,原本正常供應的砂石馬上「斷炊」。雖然不排除有人為囤積的情形,但也因此造成國內營造相關業者大吐苦水,可能會連帶影響公共工程的進度及民間建設的停工,對建築業可謂影響甚鉅。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政府不知是事前毫不知情?還是坐視不管?
台灣砂石南北東西供需嚴重失衡是早已存在的事實,砂石業者早闢管道,從大陸沿海進口河砂行之多年,政府對這項大陸河砂的進口,則是睜一之眼閉一隻眼。既不做出規範,也不與大陸簽署相關的砂石進口協定。這種缺乏政策導向,放任自流的作為令人搖頭。
如今,國內砂石業者為自救,已組團向大陸方面爭取繼續開放大陸砂石出口,也獲得大陸方面善意回應,顯有轉圜空間。這時候,政府為何不能順勢而為,主動與大陸就砂石進出口達成共識,有了政府的參與,則可將國內砂石需求短缺的風險大大降低,從此建立起一個供需暢通長久的機制和平台,讓兩岸都蒙利,難道不是政府該出面的時候嗎?
王新偉(台北縣/服務業)
國土整體規畫 解決砂石問題
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台灣地質屬新摺曲山脈,河流多屬短而急促促處荒溪型河床河道,颱風暴雨甚至造成土石流,水庫進水混濁無法飲用,照造成水庫淤積嚴重,經濟部水資源局政策失當,水土保持失靈,河床與水庫淤積嚴重,至今不思用疏浚對策採砂,致產生砂石缺乏問題,需要進口補足,皆是問題重重,這就顯示人謀不彰問題。
最為人垢病之濫採砂石,常常造成河床改道與橋墩受損,而最近砂石缺乏預期上漲心理,又出現囤積現象。經濟部雖職司水資源管理與物價督導,必須提高至行政院層次採整體國土規畫,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方面整治河川淤沙,獎勵水庫湖泊汙泥清除,砂石是大地之無盡藏,不能貨棄於地,必須物盡其用,多多開發砂石來源。貨暢其流,則另一方面也可自菲律賓、越南緊急進口以調解供需失衡,並抑制砂石價格上漲。黃微言(高雄縣/高雄縣政府社會局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