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前年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所催生的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昨天掛牌上路,以「食在安全、藥求安全」為目標,提高管理到執行的效率,透明迅速公開食品藥物相關資訊;正當美牛安全爭議之時,FDA備受期待。
衛生署多年整合相關部門,終於成立FDA,由食品衛生處、藥政處、藥物食品檢驗局、管制藥品管理局整併而成,首任局長為原藥政處處長康照洲,兩名副局長為原管制藥品管理局長簡俊生與食品衛生處長林雪蓉。
行政院長吳敦義致詞表示,藥物管理龐雜,但管理制度尚足,至於食品管理則可謂天羅地網,都要仰賴FDA。楊志良強調,未來透過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及風險預警系統,完備食品輸入查驗制度,落實源頭管理,以確保消費者購買的農產品或食品的來源及飲食安全。
康照洲指出,食品藥物管理局將設七個業務組、北中南三個管理中心、五個行政單位及管制藥品工廠,可進行進口食品源頭把關、食品檢驗分析、協助地方衛生局作業等工作。
FDA將增編邊境檢驗百餘人,明年才到位,目前仍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執行代驗。至於藥品查驗人力,由衛生署專案計畫成立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但有人員表示,查驗中心雖高薪聘請醫師、藥師、生技人員,但因員額未納編且未來定位不明,已爆發離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