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在這個溫馨洋溢的日子,首先要祝福全天下的媽媽們佳節快樂,並向這些偉大的女性致上最崇高敬意。因為有母親辛苦懷胎十月及撫育,人類生命才得以繁衍,文明才能夠延續發揚;母親無怨無悔的劬勞付出,凝聚了健全安定的家庭;母親的教誨導正更是祥和社會最重要的力量。身為子女除了將親恩謹記在心,更應以行動恪盡孝道,噓寒問暖或是細心的牽扶,都可以讓媽媽擁有感動而豐富的一天。
母親對子女的關懷照顧如春蠶吐絲、至死方休。眼前就有兩個例子。高雄市癌末單親媽媽李欣霓擔任清潔工獨立撫養三個就讀國中、小的孩子,罹患癌症後,靠社會救助和孩子撿拾資源垃圾維生,卻認定教育是讓孩子未來自立的唯一機會,她跑遍附近一、二十家補習班,不卑不亢的說出家裡的處境,感動了兩家補習班免費指導她的孩子,念國二的長女還透過免費資源學會許多才藝。這位母親總是教孩子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並以「三不一沒有」要求子女:不自卑、不自棄、不自殺,別人的嘲笑「沒有關係」。
在一場新移民演講比賽中,一位參加者回憶,母親規定他須將月薪定額匯回家鄉,使他不能常參加同事的賭博、酒攤等聚會而遭奚落,心裡很不平。直到母親臨終前,給他一本存摺,赫然發現這些錢全都存在銀行孳息。媽媽為避免他結交損友才看緊錢包,知道慈母苦心後,他不禁握著那雙從未保養的粗手痛哭。
天下的媽媽就是用這雙粗手扶養我們長大。家事很辛苦,她不是不會累,而是愛家庭、疼子女的意念支持著她,使她堅強而忘掉疲勞和懼怕;所謂「女本弱者,為母則強」。其實,不少婦女生活在高度壓力中,最近一項問卷調查就發現,出現中、重度壓力的族群,女多於男,且超過二比一。
專家指出,這些處於「壓力鍋」狀態的女性,一來得面對職場上的競爭壓力,二來得在家庭中扮演好妻子、媽媽及媳婦的多重角色,往往忙得焦頭爛額,卻又得不到預期效果,壓力當然與日俱增。
傳統上,家庭照顧負擔大多落在婦女身上,讓現代媽媽陷入家庭、事業兩頭燒,逐漸視婚姻為畏途的女性愈來愈多。加上近年來,受到經濟低迷、失業率高、教育負擔沉重等負面影響,晚婚和生育率降低,讓人口的質與量都亮起紅燈。
有快樂的主婦,才有幸福的家庭和祥和的社會,以下是可以加強的地方:
第一,要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由於必須照顧家庭,薪資、職位又不如男性,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遠不如美國、日本。行政院勞委會計畫年底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請育嬰假的婦女每月最高可領一萬三千五百元,給付期間最長六個月,跨出第一步。但兩性平權法規定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最長兩年,而實施這類津貼的北歐國家多以薪資八成發放,顯示我國仍有改進空間。
第二,家人長年「提領」主婦全方位的服務,不要忘了「存入」關心和必要資源。家人應多陪媽媽從事有益的活動,定期健檢,確保媽媽身心健康,並鼓勵她們參加同儕成長團體、接觸諮詢機構,幫助她們減輕壓力。
第三,來自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外籍配偶愈來愈多,為了幫助她們盡快融入台灣社會環境,政府及民間社團紛紛舉辦識字班、成長班。但如何讓這些「新台灣之子」的媽媽有更多更好的機會投入職場分擔家計,有關學歷採認和工作權許可等問題,也有必要加以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