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職棒打假球案如雪球愈滾愈大,檢討球員培育聲浪四起,大多數人認為,台灣球員培育過程中偏廢德育、也沒能念好書,他們是擔心將來退休後「錢」途無「亮」,才會鋌而走險。
反觀運動大國美國,明星球員眾多,不少人打得一手好球,退休後各擁一片天。這得歸功於主導美國大學運動發展的「全美大學體育聯盟」(NCAA)。
明年就將成立滿百年的NCAA,目前擁有一千兩百八十一個會員,會員遍布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北美各大專院校。NCAA將這些會員分三個等級,第一級與第二級會員得提供獎學金給學生球員,學校並設有專門運動部門,由專人管理。
NCAA規定,學生球員要進入NCAA會員學校,須符合三個條件:高中畢業、完成基本學術課程,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與學業評估測驗(SAT)或大學入學測驗(ACT)須達各校入學標準。
入學基本學術課程共十六學分,包括英文、數學、社會科學、自然或生物科學及其他課程。
NCAA在今年的入學指南上「暗示」,能入學的學生應該要是GPA「二‧○」以上,且SAT「九百分」;最少GPA也得有「二點五」,外加SAT七百分。入學後每年成績也必須符合各校規範,若成績落後,學校會安排課業輔導,若還是趕不上課程,將會被取消獎學金,甚至踢出球隊。
這種與一般學生同樣的高標準學科要求,讓美國學生球員必須兼顧課業,才不會被迫繳交高額大學學費,或是被迫輟學,導致學業、前途兩失。
此外,和台灣體保生多半選擇體育學院或體育相關科系不同,美國學生球員多半就讀一般科系,不少人還是商學院或理工學院高材生,這讓他們在受傷或退役後,還有一技之長,減少對茫茫未來的困惑與壓力,有助他們拒絕不法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