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單純的寒假,因緊接春節假期,各縣市政府為使學生學習不中斷,採取彈性措施,但因作法各有不同,引發學校與家長的質疑。
一個小小的台灣,目前至少出現了三種寒假版本,有的先放假,再利用開學後的三個周六補課,有的先補兩天課再放寒假,開學後再利用一個周六補課,還有先放完前半段寒假,再到學校上三天課,然後放春節。
平心而論,若能先補兩天課再放假,於開學後利用一個周六補課,是最能配合家長作息的方式,既不會剝奪孩子與父母相處時間,又能減少家長安排孩子假期生活的困擾,亦是最能教導孩子「先付出後享受」的道理。
但據媒體報導,大部分縣市政府是擔心教科書來不及送至學校,所以不敢採取這種放假方式,然而以筆者近年來負責學校教科書業務的經驗,書商是應該來得及將新教科書交付學校,只是,屆時各校的課程計畫均尚未送交縣市教育處審查,若先行補課,恐怕會揭穿學校課程計畫,向來是「備而不查」的事實。
政府誇稱台灣已是「一日生活圈」,既然如此,那麼牽動數百萬名學童及家長生活的寒假應該設法一致,如果連個寒假放假方式,都搞得如此擾民,讓人質疑台灣到底一國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