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缺組織與判斷力 何止世代

潘貴方(中縣潭子/教師) |2009.12.24
801觀看次
字級

台北縣教育局與《天下雜誌》合辦「超越六十」校園論壇,主題是「與Y世代的大腦對話」,討論二十一世紀Y世代孩子的教育問題。

擔任主講人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站在腦科專家的立場,針對Y世代「不同的大腦」作了解析,認為Y世代孩子取得資訊太容易、快速,能夠輕鬆接收這麼多的資訊,卻缺乏組織與判斷能力,連讀書也變成用「瀏覽」取代「閱讀」。

要解讀洪蘭教授的說法,得先了解何謂Y世代。簡單說,他們是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Net,網路),公認為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世代,是被網路世界訓練出來的;外界對Y世代評價較為負面,認為他們沒有責任心及承擔感。

網路世代的確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氾濫資訊,太容易取得過多的訊息,當然只得用「瀏覽」取代「閱讀」,而日前引起熱烈討論的減少大學生修課學分數,讓學生得以深度學習,也是瀏覽、閱讀這個議題的延伸。

洪蘭呼籲Y世代的老師,應該教孩子如何快速吸收訊息,還要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累積的知識愈廣,才能愈有創造力。

但是缺乏組織與判斷能力的現象,不是網路世代獨有,台灣教育向來強調標準答案,制式化教學更阻礙了創造力,這已累積了幾個世代,Y世代的老師、家長也缺乏組織力與判斷力,如何期待能教出不一樣的下一代,所以,不能獨責Y世代。

過去的資訊、知識較為封閉,有些甚至需要藉由某種身身、程序才能索閱,而放在圖書館裡的某本書籍、某份期刊,若一旦被先借走,就無法閱讀,所以知識也有某種程度的「壟斷」性質,搶先壟斷知識的人,較容易成為有學問的人。

但現在很多事都由機器、電腦代勞了,未來能代勞的選擇性還會更多,各種競爭要比的,不再是誰蒐集的資料夠多,而是誰更有知識的組織力與判斷力,因此,未來的決戰點在於創造力,在於「質」不在於「量」,教育當局實應由此深思,並集思廣益,才能擬定正確的教育方針。

潘貴方(中縣潭子/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