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鴻海率先宣布年終獎金六個月後,台積電宣布明年起,員工本薪上調百分之十五,由於台積電效應,不少電子大廠及傳產業,也紛紛宣布明年調薪,而據人力銀行調查,有近四成企業預估明年調薪,平均幅度近分之六,也有企業明年將提高員工分紅。
面對企業界紛紛調薪,或提高員工福利,看在多數公務員眼裡,難免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心理,從二○○○年首度的政黨輪替,到二○○八年二度的政黨輪替,只有一年調薪百分之三,相對於通貨膨脹,薪資不進反退。
或許公務員努力不夠,是咎由自取,但不調薪理由是整體大環境不佳,要共體時艱是,企業的減薪、無薪假也是如此,但如今企業負責人能替員工調薪,顯示情況已好轉,但國家領導人、政府卻沒能耐替公務員謀福,豈不代表失職,起碼比不上科技產業的董事長。
在蔣經國總統執政的年代,甚至之前的民國四、五十年代,政府鑑於大陸失敗的慘痛教訓,痛定思痛革除積弊,重用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高瞻遠矚的優秀人才,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每年有百分之十的成長率,所以儘管當時一般人民生活艱困,但社會充滿生機,公務員幾乎每年調薪,同時讓企業蒙惠。
雖然全球爆發金融大海嘯,百業蕭條,但是有能力的產業,還是可維持一定的營運水準,顯然事在人為,不調薪固然公務員要檢討,可是政府領導人也必須檢視施政出了什麼問題。
倪思遠(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