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市某廟宇,向市府消防局提出捐贈一輛救護車意願,但消防局表示,捐贈救護車有一定行政程序,加上目前各分隊編制車數已滿,法規又規定得使用六年才能報廢,捐贈需排隊等一年,所以請耐心等候通知。
不論是捐贈醫療用品,或是大企業捐助蓋醫院,都是回饋社會的大愛,但從捐贈救護車會大塞車,或許愛心人士和團體也應該思考,愛心善行會不會形成偏愛,而造成愛心資源的浪費?
就以九二一大震和八八水災,及經媒體報導的底層不幸受苦小人物為例,社會善心往往會在同情悲憫下,爆量的出錢出力協助,但常造成善心資源太過集中,使得其他捐款大量流失,讓一些社會團體或沒有被報導的悲情小民,得不到關愛的眼神。
如果捐贈救護車必須排隊等一年,那何必一定要畫地自限,可考慮改捐給財力吃緊的偏僻地區醫院,再不然也可以捐錢給缺乏高壓氧或心臟繞道手術設備的醫院,這好比民眾因生活必需,沒多餘的錢行善,但可以捐血或當學校導護、醫院志工等,或在例假日去流浪動物之家清洗狗舍和犬隻。
總之,行善的愛心不要變成僵化的偏執或偏愛,這才是正確的心態。
張樹勉(北縣新莊/文字工作者)